第一五一章 公主南行記(一)

1646年12月20日,裝滿移民的齊國九艘艦船依次離開南長山島碼頭,先往北行駛,至蓬萊港,將永初朝廷文華大學士、禮部尚書朱仁堂等一行官員十余人接上船,又領了永初帝的聖旨、國書、制誥等相應文書,隨後在碼頭數千軍民的歡送下,艦隊緩緩駛出港口,然後貼著登萊海岸線,朝東南方向駛去。

歷時一個多月的登萊大戰,在半個月前已落下帷幕。清軍主帥多鐸領兵,一路退至濟南,在此休整十余天後,遂命勒克德渾、拜音圖、漢岱等人領兵南下,順著大運河,直驅淮安,先行平定江淮亂象,然後再分兵至南京和杭州,彈壓江南各地的反抗勢力。

而多鐸本人,則奉多爾袞之命,返回北京就任輔政叔德豫親王,成為清廷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以輔佐多爾袞穩定北京朝局。

因遼東被襲,盛京淪陷,兩位汗王諸多後妃被害,以及不少八旗貴胄和婦人老弱被屠,多爾袞受到八旗權貴的多方責難,地位隱隱有些不穩。因而,急需自己最為可靠的兄弟來幫著鎮場子,鞏固和維持他目前大權獨攬的地位。

經過三次征伐登萊的軍事行動,已經證明了我大清在沒有水師輔助之下,很難將永初小朝廷覆滅,尤其對方還有一個死心塌地扶保大明的藩屬小國——齊國,竟然出奇的難纏。

因而,多爾袞準備繼續采用此前洪承疇提出的南方攻略,先瓦解福建鄭芝龍勢力,掌握部分水師力量,然後平滅廣東、廣西,然後再擊垮、降服順軍和西軍殘余,最後集全國之力,多造火器,再集大軍,圍殺登萊永初小朝廷,進而統一天下,定鼎我大清萬年江山。

清軍既然又改了方略,將大量八旗主力和漢軍部隊調往了江淮和江南,那麽登萊永初朝廷上下隨即也大大松了一口氣。然後,展開一系列的戰後恢復工作,疏散避於後方的民眾,重新占領被清軍遺棄的州縣城池,新建、修復大量的民用安置房屋,準備明春耕種……

齊國積極援助大明永初朝廷,除了要延緩建奴統一天下外,最為主要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獲得穩定的移民來源。12月,西北季風來臨,除了四五艘不適合移民的專業戰艦和大部分中小型槳帆船留在大明沿海外,齊國絕大部分的大型艦船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移民工作。

坤興公主朱媺娖是第二次乘船航行於大海之中,上一次,甲申天變,齊國使團將他們幾個崇禎帝的子女盡數帶出北京城,然後在天津乘船來到長山島,一待就是兩年時間。那一次乘船,因為航程較短,再加之是亡奔逃難,所有人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之中,未曾感覺乘船有何不便。

但如今,自己被皇兄和親與齊國大王,心中除了惶然,更多的就是對未知前途的憂慮和不安。行船未及兩日,強烈的暈船感覺頓時湧上心頭。

頭暈、目眩、嘔吐,渾身沒有力氣,而且站立不穩,而且伴有疲乏、眩暈和嗜睡等感覺,幾不能進食。雖然朱媺娖等一行人乘坐的船是齊國目前型制最大的船——“漢運6號”移民專用船,滿載排水量達一千噸,但她仍感到船只不停的在晃動,然後自己整個人似乎也跟著船一起飄蕩著,晃動著。

船長、大副等人聞知公主暈船,遂派船上配備的郎中開具了幾副清涼解熱的中藥,還提供了一些姜片,囑咐公主貼身侍女將其貼在肚臍部位。同時,告知公主一行人,盡量要平臥休息,可用一塊毛巾濕敷額頭,閉目養神,多少能減輕暈船的症狀,也能減少嘔吐的症狀。平時,勿要睜開眼睛看船外景象,因為視覺上的沖擊,也會導致暈船症狀的加重。

12月24日,兩艘移民船與船隊分開,駛入長江口,至崇明沙,將登萊之戰繳獲的大量清軍兵甲交付於該地堅持抗清武裝顧三麻子(原大明南通江防遊擊顧榮),在對方請求下,又卸下三門火炮給對方。

獲得的回報,則是顧三麻子將上海、南通府擄來的兩百余各類工匠和藝人,以及大量的古物、字畫和文獻典籍。如今,顧三麻子已經被永初帝授予南通總兵官之職,以崇明沙為據點,襲擊清軍蘇松地區。上個月,更是在南通當地抗清勢力的配合下,一舉收復了南通城,聲震江南。

12月27日,齊國一行艦船停泊於泉州,補充食水,同時為了照顧船上的大明官員以及公主一行,準備在此短暫停留一天。

泉州知府何宗平、總兵施福領城中官員、士紳皆來拜見禮部尚書朱仁堂等一行永初朝廷官員,並敬獻大量禮物與公主。

此時,鄭芝龍正在溫州主持對台州和金華的反攻,長子鄭森居福州,為前線籌措糧草。朱仁堂只能將永初帝頒給鄭芝龍聖旨交於泉州知府何宗平,並勉勵福建各地官員恪盡職守,保家守土,共抗清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