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印度事(三)

英國東印度旗下的兩艘武裝商船,“維爾德富”號與“聖海倫斯”號是從其印度東海岸的馬德拉斯(今印度金奈市,或欽奈)聖喬治堡出發,準備返回其西北方據點蘇拉特。

行駛到印度西海岸芒伽羅時,遇到兩艘從果阿駛出的兩艘小型槳帆船,瞧著船只的吃水線,就知道船上裝滿了貨物。在這茫茫大海上,遇到兩只不錯的肥羊,而且武力還比較孱弱,“維爾德富”船長維爾摩·勞斯頓生貪念,隨即朝同伴“聖海倫斯”號發出信號,協同合作,要劫持這兩艘葡萄牙人的貨船,為他們返程旅途再增添一筆額外的收入。

英國人的商船向來是以船大炮多而著稱,而準備客串一把海盜的兩艘英國東印度公司武裝商船排水量均超過五百噸,面對兩艘葡萄牙人的小型槳帆船,可謂大灰狼遇到了小白兔,具有絕對的優勢。要不是葡萄牙船只遠遠瞧見這兩艘英國武裝商船明顯不懷好意,不及掉頭,而是提前朝西南方向逃竄,說不定就讓英國人給沖到近前了。

但這兩艘葡萄牙的小型槳帆船卻有些低估了英國船只的航行速度和他們精湛的操船技術。只見對方兩艘武裝商船迅速分開,一艘船徑直往北,快速前插,另一艘則隨著葡萄牙人的槳帆船轉向,緊緊地跟了上來,儼然要對他們實施兩面包抄。

葡萄牙船只見狀,不敢再浪費時間掉頭,而是憑借靈巧的船身,在往西南行駛數裏後,突然一個斜插,調轉方向,朝東南方向駛去,在英國武裝商船火炮轟擊下,險險地越過攔截的“維爾德富”號,隨即繼續往南逃竄。

兩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眼見著對方在自己眼皮底下,竟然逃出了他們的夾擊之勢,惱羞成怒之下,調轉船頭,朝著葡萄牙人的船只就追了下來。

憑借著風騷走位的躲避,兩艘可憐的葡萄牙槳帆船是左沖右突,在英國人不斷襲來的炮火下,拼命地朝南行駛,妄圖拖到夜間,借著夜色掩護,擺脫英國人的追擊。

說來,葡萄牙人挺悲催的,他們在15世紀末就來到了印度,是最早在印度建立殖民勢力的歐洲國家。但一百年後,那些後來者,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似乎一點都不尊重殖民印度的老前輩。先是荷蘭人跟隨葡萄牙人的足跡,來到印度,並摁住它使勁地擼,奪占了它不少印度據點。

而英國人則是踩在葡萄牙人的臉上,進入印度,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勢力。他們的東印度公司,曾兩次前來印度,尋求發財的夢想。第一次,是在1607年來到印度,但被強勢的葡萄牙人給攪黃了,未能得逞。

到了第二次,16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又來了,他們暗地與莫臥兒皇帝賈漢吉爾接觸,想要說服皇帝簽訂通商條約,獲取貿易特權,並排除葡萄牙人的阻礙和幹擾。這樣,英國東印度公司才能在莫臥兒全境進行貿易。他們還未與皇帝達成協議,葡萄牙人倒是先得到了消息。

葡萄牙人從果阿派出四艘武裝商船,以武力相威脅,期望勢單力薄的英國商人知難而退。但倔強的英國人盡管只有兩艘武裝商船,實力對比有些懸殊。但他們沒有認慫,反而與葡萄牙人展開武裝對峙,雙方在海面上交戰了數月。

由於英國人的船只在火力、速度方面都優於葡萄牙的船隊,作為印度老牌殖民者,葡萄牙艦隊竟然戰敗了,而且損失慘重。這讓在海邊觀戰的印度總督和官兵嘆為觀止。原來一向在印度表現強勢的葡萄牙人,居然會敗給一個新來的勢力。

為了制衡葡萄牙的勢力,印度人便立即允許了英國人在蘇拉特設立商館,從事商業貿易,將歐洲工業品運到印度,換回棉、香料和寶石等原料。不僅如此,東印度公司還得到了皇帝的敕令,經營的貨物征收固定稅,要知道,當時的印度商人卻要上繳名目繁多的各種捐稅。

所以,葡萄牙人作為最早在印度建立殖民勢力的國家,不僅要面臨荷蘭人的擠壓,還有應對英國人的蠶食和侵擾,再加上國內支持力度不給力,這幾年,日子是過得愈發艱難。

那兩艘正在追擊的英國東印度武裝商船明顯也看到了從南方駛來的兩艘不明勢力船只,謹慎起見,他們的速度緩了下來,並組成了一個防禦陣型,打算先看看情勢如何,再決定下一步行止。

雖然對這兩艘突然出現在此處海域,壞了他們的好事,讓英國人郁悶不已,但他們還是沒敢搶先動手。主要是不清楚對方的來路,更擔心其後還有更多的武裝商船抵達。

那兩艘船從外觀來看,很顯然是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樣式,但船桅上卻懸掛著一面陌生的旗幟,與西班牙海軍傳統的勃艮第十字旗明顯不同,一時間讓英國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對方船只看著就有一定的武力,並且船舷兩側的炮口均已打開,可不是那兩艘葡萄牙槳帆船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