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先發制人(五)

1648年9月6日,望加錫。

相較於齊國軍隊在安南境內勢如破竹,摧枯拉朽般的擊破安南都城——升龍城,東印度公司遠征望加錫的荷蘭攻擊艦隊卻遇到了嚴重的麻煩。

經過兩天的炮擊,荷蘭人摧毀了戈瓦素丹王國設置在海岸邊的幾座小炮台,並順利登陸上岸。但是,當一千余雇傭軍和土人仆從攻至松巴-歐普要塞時,頓時犯了難。你說這麽一個小小的土邦王國,竟然還修建了這麽一座歐洲菱堡型制的要塞,而且城頭還有十幾門大小火炮。

荷蘭人只是試探性地發動了一次進攻,在死傷數十人後,便絕了想依靠人力來攻克這座要塞的心思。不說城頭布置有大量火炮,就是這座要塞中駐守的戈瓦素丹國的士兵也有三千多人,其中還有數百火槍兵,面對這種情況,荷蘭人本身兵力就少,而且,重炮還沒運到岸上,試問,如何能攻克這座防禦嚴密的要塞?

在對峙了數天時間裏,荷蘭登陸部隊的指揮官還發現要塞的城墻上出現了零星葡萄牙人,很顯然,對方已經在事實上聯合起來了,以共同抵抗荷蘭人的入侵。

艦隊司令卡斯滕·庫裏茨上校還想著分兵偷襲葡萄牙據點,但對方雖然人數少,但異常警覺,岸防炮台和江防炮台晝夜值守,而且火力更甚戈瓦人,讓荷蘭人根本尋不到突破的機會登陸上岸。

葡萄牙人吸取了當年馬六甲城防禦失敗的教訓,將他們所建的菱堡、岸防設施和望加錫地形充分結合,絲毫不留任何破綻,讓荷蘭人能加以利用。

當然,荷蘭人也可以選擇封鎖望加錫,但此舉只能削弱葡萄牙人經濟實力,使其無法進行正常的貿易,但無法通過這種方法造成對方因物資缺乏,而主動投降。因為,島上的戈瓦人會給葡萄牙人源源不斷地提供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物資,足以讓他們堅持得更久。

“上校,我認為應該結束此次遠征。”艦隊副司令柯蒂斯·貝爾曼中校鄭重地說道:“我們面對葡萄牙人和戈瓦人的嚴陣以待,可能無法正面突破對方的防禦。另外,我們的兵力也不占優勢,後勤補給也是一個大問題。為了確保我們整個艦隊的安全,我們必須撤退了。”

“總督大人和科佩特少將對此次遠征可是報以極大的期望,並且此次軍事行動,對我們以後的戰略態勢也起到決定性的意義。”庫裏茨上校不由嘆息道:“假如,我們此次遠征行動未能達成任何目標,可能會影響我們東印度公司在此地的威望,更有可能會振奮那些東印度群島上的眾多土人,使得他們堅定地反抗我們的統治和利益分配。”

“但是,以我們目前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同時攻克戈瓦人和葡萄牙人的要塞據點。”貝爾曼中校搖頭說道:“我們需要更多的援助,否則,我們只能被敵人擋在海上。”

“貝爾曼中校,你有什麽好的建議?”庫裏茨上校問道。

“一百多年來,戈瓦人為了征服這座島嶼,以期獲得大量的領土,攻滅了北方許多由布吉人建立的王國。”貝爾曼中校說道:“聽說,這些布吉人(又稱武吉斯族)對戈瓦人的統治非常不滿,經常爆發武裝反抗活動。我們應該向總督大人建議,派出使者,聯絡他們一起進攻戈瓦人。若是戈瓦人被擊敗了,那麽,我認為葡萄牙人將會失去應由的庇護和支援。”

“貝爾曼中校,你對這座島嶼上的土人了解得如此細致,我感到非常欣慰。”庫裏茨上校滿意地點點頭,“那麽,我們就派出聯絡快船返回巴達維亞,將這裏的實際情況和我們的建議,一起向總督大人匯報。但在這期間,我們需要繼續封鎖望加錫,務必要讓葡萄牙人和戈瓦人感到我們對他們施加的壓力。”

……

9月10日,升龍城。

齊國與安南鄭氏的談判已經持續四天了,急於擺脫兩面受敵,準備組織所有力量應對南方阮氏進攻的鄭梉幾乎對齊國提出的條件全都應允,賠款,斷絕與荷蘭人關系,通商並開放市場,建立商站,派駐代表,等等,均可照準,但唯獨一條割地,他們是死活不同意。

由於長期處在中國直接統治之下,安南深受華夏文化熏陶,獨立以後,雖然仍舊是中國歷代王朝的藩屬國,但由於遠離中國政治中心,故安南的君主對內與對外采取了兩套話語:對中國稱“國王”,對內則稱“皇帝”(即“外王內帝”),並視中國為北朝,認為南北“各帝一方”,頗有“兩個中國”的理念。

在東南亞一帶,安南則以中國、華夏自居,稱他國為夷狄,自獨立以後就經常以“用夏變夷”為名義出兵周邊哀牢、占城、老撾、高棉等國家和地區,使安南從紅河流域的小國變成中南半島上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