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決戰安汶(一)

1649年,己醜年,漢洲大齊乾武七年,也是大明永初四年,偽清順治六年。

在去年(1648年)10月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後,歐洲大陸彌漫了三十年的戰火,在新的一年裏徹底熄滅,開始進入一段難得的和平時期。

1月30日,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結束了斯圖亞特王朝在英格蘭的統治,英格蘭自此成為沒有國王和上院的共和國。

李自成在去年8月於長沙戰死後,順軍已形同一盤散沙,未及數月,便出現巨大的分裂。初始,田見秀、袁宗第有意投清,李過、高一功等人尚為此猶豫不決。清軍湖廣總督佟養和欣喜若狂,前後六次移文招撫,開出的條件一次比一次豐厚,態度一次比一次懇切,感情也一次比一次強烈。由此,順軍大部漸有歸附之意。

然而,身在北京的多爾袞為防降軍反復,力主堅持歸附順軍必須剃發,家眷全部遷至河北。此舉遭到順軍大部將領的斷然拒絕,降清之念遂斷。

繼而,李過等人主張降明,但卻被永初朝廷的湖廣總督何騰蛟斷然拒絕。因崇禎先帝死於李自成之手,永初帝為此深恨闖逆,此前不惜在面對清軍極大威壓之下,命湖南明軍側擊順軍,儼然與清軍形成合擊之勢。而李自成又是在攻打長沙時,被城頭火炮擊中,死於陣中,此時,正是全力剿滅流賊大好時機,怎能允其投附。

一月,順軍無奈之下,李過、高一功、袁宗第等人率大部奔貴州,走雲南,試圖與孫可望、李定國等西軍合營。張鼑、劉汝魁、馬重禧等人北上武昌,剃發易服,投降清軍。

2月18日,漢洲大齊王國以望加錫事件為由,向荷蘭東印度公司宣戰,拉開了第二次漢荷戰爭。

一群全副武裝的東印度公司雇傭軍護送著兩輛馬車,抵達了巴達維亞港口碼頭。齊國駐巴達維亞代表黃銘方待車停穩後,擡腳下了馬車,隨後微笑著看著從另一輛馬車上下來的東印度公司對外事務高級代表伊維爾·吉門尼斯。

“很遺憾,你們漢洲選擇了與我們進入戰爭。”伊維爾·吉門尼斯神色復雜地看著這位年輕的漢洲代表,“這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面對你們荷蘭東印度公司咄咄逼人的態勢,我們齊國別無選擇。”黃銘方說道:“因為你們從來沒有真正尊重過我們齊國的利益,也沒有正視我們齊國政治和經濟訴求,更是將我們置於野蠻愚昧的土人之列。……是時候要改變這一切了!”

“黃,你告訴我。你們漢洲是不是早已提前在準備這場戰爭。”

“我們的老祖宗曾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嗯?”

“我們齊國上下,眾志成城,隨時在應對各種外來威脅。”黃銘方盯著對方的眼睛,“所以,對於任何即將到來的戰爭,我們都是有足夠的準備。”

“我現在有些認同阿普頓先生對你們漢洲的預判了。”伊維爾·吉門尼斯認真地說道:“你們就是在等待一個機會,與我們東印度公司進行一場戰爭。你們想徹底擊敗我們,以此來取代我們,獲得這個地區的統治力。”

黃銘方聽了,看著伊維爾·吉門尼斯,半響,一字一句地說道:“你們東印度公司終究是一個外來者,需要尊重當地的新秩序。”

說完,黃銘方邁步朝一艘即將起航返回漢洲本土的武裝商船走去。

……

2月20日,威遠島,威遠港。

以戰列艦“漢平”號、“漢和”號領銜的齊國主力艦隊依次拔錨起航,駛出港灣,岸邊聚集的官員和民眾,站在碼頭邊,不斷地揮舞著手,朝艦隊歡送告別。

這支特遣攻擊艦隊,聚集了齊國兩艘戰列艦,十四艘專業戰艦,十一艘武裝商船,四艘飛魚快船,攜帶陸戰隊四個連五百多士兵,土人仆從兵一千五百余,以及郎中、建築工匠、土人雜役千余人。

另外,在宣武堡還有六艘武裝商船,一個陸戰連,兩百余鄉兵於此集結待命,隨時支援特遣攻擊艦隊,對荷蘭東印度公司香料群島數個據點發起突襲。

2月26日,特遣艦隊至牛島(今印尼延德納島),於牛堡(今延德納島東北方的瓦特穆裏小鎮)停駐休整一日。

經過十余年連續不斷地捕捉,牛堡附近森林中的野生水牛群,幾乎消失殆盡。而本地除了無盡的林木,也無其他資源,因而長期得不到新移民補充。發展到今天,整個據點人口規模才兩百余人,靠著周邊數千余畝耕地,幾艘小漁船,過著苦哈哈的日子。

如今特遣攻擊艦隊到來,數千人湧入小鎮,頓時打破了此地多年的寧靜祥和生活。田間屋後種植的蔬菜,瓜果,居民制作小吃,農戶養的雞鴨鵝等副食,幾乎被艦隊官兵全數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