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建業城的和談(一)

在17世紀40年代,這個世界上,要論最為成功和最為富庶的殖民公司,那非荷蘭東印度公司莫屬。這家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受到了無數投資者的青睞,普通民眾、商人、冒險家、聯省政府,都是它的股東,在這其中,政府是它的後台,更是它強有力的後盾。

每年,東印度公司向東方派遣的船隊運貨量超過10萬噸(返回歐洲的船只會遠遠少於這個數量,蓋因有沉船以及滯留遠東加入當地貿易體系船只為數不少),市場擴展到香料、胡椒、織物、貴金屬和奢侈品,如象牙、瓷器、茶葉,利潤更是每年以兩位數遞增,股息高達40%,每年給政府分紅超過18%,成為聯省共和國最大的財富創造者之一。

然而,與漢洲之間爆發的戰爭,其進程和影響卻遠遠超出荷蘭人當初的預想。

安汶、古邦兩場海戰,因為東印度公司的輕敵大意,讓集中了絕大部分主力艦船的齊國水師;一舉殲滅了二十余艘武裝商船,隨後還攻占香料群島、帝汶島數個商站據點。

然後就在東印度公司花費大量時間再次集結武裝商船時,齊國水師竟然派出數艘專業戰艦,駛入了馬六甲海峽,攔截襲擊途徑海峽的荷蘭商船。此舉,不僅讓東印度公司損失慘重,還截斷了他們往來印度、錫蘭,甚至歐洲的貿易航線。這哪是讓荷蘭人慢慢失血,簡直就是割開了大動脈,洶湧地在往外噴血!

當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外事務高級代表伊維爾·吉門尼斯於10月25日抵達漢洲建業城時,心中充滿了忐忑,擔心漢洲人在占據有利形勢後,不會輕易罷手停止戰爭。

但令人驚訝的是,在碼頭停靠上岸時,他竟然得到了這個王國內閣總理的親自迎接,相見交談時,也無任何盛氣淩人的姿態,反而語氣頗為友好,仿佛是在歡迎一位遠道而來的老朋友。接待的禮儀和安排的住宿規格,顯得都很正式,而且也充滿了對他本人的尊重。

不過,談判卻沒有在第一時間進行,那位尊敬的內閣總理非常歉意地告訴伊維爾·吉門尼斯,國王陛下和政府正在為一位剛剛逝世的偉大學者,進行一場隆重的葬禮,以褒獎他為這個王國貢獻的科學成就和文學成果。

可能是為了獲得漢洲人的好感,伊維爾·吉門尼斯帶著幾名助手,攜帶了一些禮物,在次日,也去參加了畢懋康的葬禮。他們那位年輕的國王,看樣子對這位學者的死去,顯得有些難過。遠遠望去,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嚴肅。

他逐個慰問了死者的家屬,在葬禮的悼念儀式上,他聲情並茂地描述了這位學者給漢洲所做的貢獻,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最後,他還宣布,將以這位偉大的學者名義,設立一個類似於獎勵發明和技術改進的基金會,對每年在工業方面做出突出改善的工匠和手藝人,進行重金獎勵。

看得出來,在場的許多漢洲官員和學者,對此都很激動。這意味著,在以後的許多年,這位學者的名字將會被很多人紀念和敬仰。相對於在歐洲國家,那些自詡為偉大的國王,不停地折騰,努力做出一番偉業,不就是期望在自己死後,能被所有的臣民紀念和敬仰。而如今,在漢洲,這個國王居然會讓一個學者,以這種方式,流傳千古,並為眾人紀念。

不得不說,這個年輕的國王有著非同一般的執政理念,他對漢洲工農業發展,傾注了異乎尋常的關注度,同時,也對漢洲的軍事、貿易做出了大膽革新,使得這個同樣年輕的國家,發展速度非常快,在十幾年後的今天,就敢挑戰東印度公司在該地區的統治地位,並且還將對手逼得左右失措,陷入一種窘迫而又尷尬的境地。

在葬禮上,漢洲的國王對於東印度公司的和談代表出現,顯得有些意外,但他並沒有因為東印度公司的主動上門,而顯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他非正式地接見了伊維爾·吉門尼斯,然後鄭重地告訴他,漢洲不會窮兵贖武,他們對和平也有著熱烈的期望,希望此次雙方在接下來的和談中,都能放下各自的成見,友好而又坦誠地進行協商,力爭早點結束這場戰爭。

聽到這位國王的話語,伊維爾·吉門尼斯非常激動,原來漢洲真的如公司高級商務參贊弗雷德·阿普頓先生所言,他們並不想將東印度公司逼到絕境,更不想將東印度公司驅逐出該地區,他們只是想通過這場烈度和規模有限的戰爭,證明自己的實力,獲得與他們本身實力相符的地區利益。

既然有這個前提存在,伊維爾·吉門尼斯認為此次前來漢洲本土,達成一項雙方滿意的和平協議,是非常有可能的。

接下來幾天裏,伊維爾·吉門尼斯與漢洲主持外交事務的鴻臚寺卿蔣汝良開始進行初步交涉。荷蘭人認為,當前雙方應該立即實現停戰,然後再進行和談。為此,要求漢洲撤出布置在馬六甲海峽的專業戰艦,退出占據香料群島上的數個商站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