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紅色的雪(一)

1654年2月8日,義州(今朝鮮新義州)。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嶽樂眺望著江北,半響沒有言語,臉上絲毫沒有露出驚訝的神色,似乎對於鴨綠江北岸有明齊聯軍的存在,早有預料。

“賴達,去軍中挑選一千精銳,不管你用什麽方法,損失多少人,務必在一日內偷渡過江,探查清楚對岸敵軍的人數規模和防禦情況,並派人回報於本帥。另外,你還需設法潛伏於敵後,擇機突襲敵軍後勤、指揮所在,擾亂敵軍部署,若有可能,協助大軍正面破敵於江北。”嶽樂盯著護軍統領賴達,一字一句地說道:“若是做不到,你就不要回來了。”

“嗻!”賴達大聲應諾道,領了軍令,轉身向後陣走去。

“瑪爾塞,讓那些隨行的朝鮮人動起來,砍伐樹木,準備搭建營地。”

“大帥?”瑪爾塞有些愕然,三萬大軍行至鴨綠江南岸,距離遼東僅一步之遙,雖然鴨綠江邊有敵軍阻擊,不能貿然攻擊,需要詳加探查情況後再行定奪。但也不至於動員那些朝鮮民夫砍伐樹木,搭建半永固營地,做出一副長期作戰的模樣。

“瑪爾塞,我東征大軍三萬攻入朝鮮,已有數月時間。你說,鴨綠江北岸的敵軍是否知道我軍的實力?”

“……敵軍多半是知道我們的實力。”

“對方既然知道我東征大軍有三萬余,還敢在江北阻擊我大清兵馬北返。”嶽樂神情中有幾分凝重,“他們若不是集結了重兵於江北,那必然是有所憑持。……咱們還是做最壞打算吧。”

“……嗻!”瑪爾塞看了看這位年輕的宣威大將軍、多羅安郡王,鄭重地應諾道。

嶽樂領兵至義州後,發現這座鴨綠江南岸的朝鮮重鎮,已是一片白地,幾乎沒有一間可以遮蔽風雪的完整屋子存在。他記得三個月前,領兵擊破這座小城時,只是縱兵屠城,房屋官舍並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駐紮大軍,臨時休整,應該是無礙的。

但清軍從安州繞道,昨日行至此地時,發現這座小城已被人為地破壞過,雖然不是墻倒屋塌,但整個小城卻是被縱火焚燒,屋頂、窗戶均遭掀翻和破壞,幾乎不存在一間能住人的居所。城中的井水也被磚石泥土填埋,幾條溪流河水散布著大量牲畜家禽,被河水凍在其中,顯然是敵軍故意斷絕、汙染飲水源,以加大清軍於此的補給難度。

義州方圓數裏之外的村鎮、居民點也被敵軍徹底焚毀,民眾皆被轉移。更讓清軍上下氣憤地是,周邊林地也被人為縱火焚燒,使得駐紮於此的清軍不得不跋涉數裏,尋找可供生火取暖以及做飯的木柴。

“大帥!”漢軍八旗鑲紅旗副都統祜拜(李永芳第八子)一臉灰敗地跪倒在雪地上,“奴才無能,攻江北敵軍堅壘三次,皆被殺退。”

“損失多少人?”嶽樂面無表情地問道。

“戰死兩百六十余,傷一百八十余。”

“嗯?”嶽樂不由皺起了眉頭,只是試探性攻擊,怎麽會損失四百余人。

“是那齊藩兵馬!”祜拜說道:“齊軍於江北堅壘之後,排槍射殺我過江部伍,聲震於耳連綿不絕。江面濕滑,且無遮攔,故而,奴才所部兵馬損失有些大。”

“看到齊軍火炮了嗎?”

“……奴才指揮部隊往攻江北時,齊軍並未開炮。”祜拜想了想,說道:“不過以齊軍裝備配置,奴才以為,他們必然是有火炮的。”

“退下暫且休整吧。”嶽樂揮揮手說道。

“大帥,鴨綠江沿岸數十裏,齊軍未必能盡皆布置兵馬攔截。奴才建議,抽調萬余八旗精銳,分散偷渡過江,然後於齊軍後背發起攻擊。如此,或可大破齊軍於北岸,打開一條過江通道。”沙爾虎達沉聲說道。

“萬余兵馬偷渡過江,自然是輕而易舉之事。但過江部隊無法攜帶補給,若不能短時間能擊破敵軍阻擊,打通過江道路,恐會大量凍餓而亡,白白損耗我大清八旗部伍。”嶽樂搖頭否定了沙爾虎達的建議,“還是待賴達探查江北敵情後,再行定奪。”

“大帥,對岸升起了了數道烽火!”一名巴牙喇突然指著江北方向,大聲說道。

嶽樂聞言,擡頭眺望江北,只見對岸升起了三道巨大的烽火,熊熊濃煙,直插雲霄,在晴朗的冬日裏,顯得異常清晰。隨後沒多久,鴨綠江沿岸和遼東方向,陸續也升起一道道烽火,顯然是在傳遞某種訊息。

“下去約束各部兵馬,好生休整。……兩日後,我們再會一會那齊藩軍隊。”嶽樂說完,轉身下了山坡,朝大軍營地走去。

……

“說實話,我還真擔心清虜大軍到了江邊,會不要命地全軍攻過來。若是如此,我們恐怕只有提前將冰面炸開,阻止清軍過河。”明齊聯軍總參謀長、昭信校尉(上校)賀雲峰放下望遠鏡,笑著說道:“說不定,就會逼得清虜繞道上遊,丟棄輜重,散入山林,逃回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