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沂州鎮的野望

1654年7月25日,平安島(今菲律賓東部卡坦端內斯島),風台港(卡坦端內斯島南部比拉克港)。

兩艘齊國琉球艦隊轄下的武裝商船和一艘沂州鎮的移民船緩緩地停靠在風台港碼頭,一群呂宋土人在幾名碼頭港務人員的驅使下,一臉不情願地慢慢走到船只泊位,準備卸載到港的貨物。

鴻臚寺少卿紀常榮等一行外交使團人員神情疲憊的走下船來,因為與日本幕府建交談判不順暢,眾人幾無興致,與幾名風台港當地官員只是簡單寒暄後,便帶著隨行官員往城中官舍而去,打算在此休息幾日,再擇機乘船返回本土。

平安島被齊國納入轄下海外領地已經十五年了(1639年),當年因為一場風暴,使得一艘移民船意外的漂流到此島,然後卸下移民,建立臨時營地,以做暫時休整。後來,因為這座島嶼是東部移民航線中最為重要的節點,齊國隨之將其占據,並著力進行一番建設,成為東部航線的一處關鍵補給中轉點。

後來,因為要對付呂宋的西班牙人,齊國便加大了對該島的建設力度,迅速將其建成呂宋地區最為重要的齊國後勤補給中心,有力地支持了齊國海軍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

平安島多丘陵和低山,最高峰海拔有一千米,終年濕熱,到了6-10月,台風頻發。島上東北海岸是平原,土壤肥沃,是該島最為主要的稻米產地。另外,島上森林茂密,產硬木,還有大量的野生蕉麻,可為本土造船業提供充足的船材和索具。

因為風台港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均大大優於北面的平安堡(卡坦端內斯島北部巴加馬諾克鎮),因此呂宋總管區在對鳳台港進行一番大力開發建設後,在七年前,將政府駐地搬遷至此。

不過,這幾年,隨著齊國相繼占據夷門島(今菲律賓棉蘭老島西南方的巴西蘭島)、會寧堡(今菲律賓棉蘭老島西南方的三寶顏市)、呂中島(今宿菲律賓務島)後,呂宋總管區又有了轉移政府駐地的打算,準備將治所遷移到呂中島的汝寧堡(今菲律賓宿務市),以更好的管理轄下數個呂宋領地。

到港的三艘船,裝運的物資很少,只有少量的棉布和硝石,而大部分艙位,都給了來自大明的移民。不過,從沂州鎮所屬的船上,卻是下來了一百多名身材矮小的日本流浪武士,一個個雖然神情委頓,但仍自強打精神,想努力地站直了身體,表現自己的武勇和強悍。

隨船而來的沂州鎮後營統制官施元平徑直找到碼頭上的齊國官員,請求對方給予那些下船的移民食水補充,安排臨時休整營地。至於其中花費,屆時可直接尋沂州鎮駐平安島代表處核銷。

“施大人,你們沂州鎮弄這麽些日本流浪武士來,是又準備對附近土人部落展開清剿行動了嗎?”一名與施元平相熟的齊國官員笑著問道。

“我沂州鎮欲往北方擴展,那裏土人兇蠻,傷了我們不少移民,我們準備對其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清剿活動,徹底蕩平該地的土人部落。”施元平回道:“據說,兩百裏外的東北山區發現了若幹金礦和銅礦,你們呂宋總管區可有意派兵前往?”

“金礦和銅礦?”那名官員眼中立時放光,“礦藏豐富嗎?不過很可惜,島上的部分鄉兵已經抽調至和樂島(霍洛島),去打土人了,恐怕短時間,還真擠不出太多的人手來。”

“我沂州鎮官兵從征剿的土人部落裏,尋獲了不少金子和部分銅質礦石,想來礦藏應該比較豐富吧。”施元平笑著說道:“若是你們平安島上的留守鄉兵想發一筆小財,可志願報名前來我沂州,共同往東北山區清剿那裏的土人。”

雖然整個平安島人口只有三千多人,輪值鄉兵也不到兩百人,但多一份軍力參與沂州的土人清剿行動,那多少也能擴大清剿範圍,為沂州增加更多的生存空間。

十余年裏,靠著齊國的庇護和支援,沂州鎮從不到八千人,僅一處據點,現在發展到人口規模至四萬多人,大小移民據點數十處,勢力蔓延至整個沂州灣地區(今菲律賓東南黎牙實比阿爾拜灣)。

兩年前,更是隨同齊國攻入鄭芝龍所屬的呂宋領地,大肆掠奪其人口和物資,著實壯大了沂州的實力。後來,鄭芝龍及時反正歸明,兩家也如約撤出了鄭氏呂宋領地。

不過為了挾制鄭氏,防其反復,兩家臨走時,占據了塔亞巴斯灣北岸一個叫盧塞納的海邊據點,改名興化堡,並於此修築城堡,建立基地。該地距離鄭氏領地江州(今菲律賓八打雁市)僅一百二十裏,就是距離鄭氏呂宋領地首府——龍州(今菲律賓馬尼拉市)也不過兩百多裏。算是在鄭氏的腰肋處,插入了一把尖刀,同時也阻斷了鄭氏繼續往呂宋島東南部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