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永興

1655年4月18日,傍晚,永興縣(今澳洲北部阿德萊德裏弗小鎮)。

源出西面丘陵地區的永興河(今澳洲北部阿德萊德裏弗河)橫穿永興縣城,向東北蜿蜒流淌,最後注入北海(今帝汶海)。整條河流全長180公裏,河流兩岸的肥沃黑土分布了大大小小無數村鎮農莊,種植了大量的蔬菜、水稻、甘蔗和玉米,兩岸豐茂的水草,亦放養了眾多的牲畜。

位於河流上遊的永興城,建立已經十五年,人口規模達五千余人。因為永興河中分布著大量鱷魚,本地遂建起了幾家以鱷魚為原料的肉食加工廠、皮具廠。除此之外,城中還有木材場、家具廠、糧油加工廠、造紙廠、五金鐵器廠等數個工坊企業,成為附近方圓百裏之內的重要經濟中心。

海軍見習軍官朱善平下了客運馬車後,看了看天色,時間尚早,便轉身朝城中百貨商社走去。

在店裏,采買了一些日常用品,肥皂、紙張、鯨油,加上從建業城帶回來的幾匹棉布和鞋襪、罐頭、砂糖,將兩個大包塞得滿滿當當。

當夜幕逐漸降臨時,朱善平已經看到河邊模模糊糊的村莊,偶爾一間屋裏透出一絲光亮。

剛剛步入村中,附近院中的狗兒便開始吠叫起來,未及片刻,狗叫聲響起一片。一些警惕的村民,點起火把,握著長刀,杵著長矛,透過院門,朝外觀察著。

“呀,你是平娃子!”一個瘦高的中年漢子,一手持刀,一手舉著油燈,走到朱善平近前,“咋了,休假回來了?瞧你這般模樣,是成了大軍官了!”

“孫叔,我還沒正式從軍校畢業呢,尚未屬於軍官。”朱善平笑著答道:“這次休假二十天,回來看看父母。”

“聽人說,你們從軍校裏出來的娃子,以後都是大軍官。”那個漢子一臉羨慕的神色,“你老爹有福氣了!”

朱善平一邊應承著陸續走出各自小院的鄉民,一邊快步朝家中走去。

朱義祥和他的柔佛妻子聞知長子休假返回,立時從院子裏迎了出來,幾個弟弟妹妹也雀躍著沖上前去,圍著兄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未及,看到哥哥手中的兩包行李,歡呼一聲,拖拽著朝家裏跑去,歡喜地檢查兄長帶回的禮物。

朱善平的一家無疑是漢洲典型的多子女家庭,在他的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和三個妹妹,靠著家裏四十多畝(需要輪作和休耕)田地和二十幾只綿羊,除了可以維持著溫飽的生活,還能每年存下點銀錢。在他十五歲考上建業城海軍學校的時候,卻因為母親的一場大病,花去了家中幾乎大半的積蓄,使得這個這個家庭變得有些窘迫起來。

好在入了海軍學校,每月會有一塊五角錢的津貼,朱善平將其全部存下,每到年中假期時,便會帶回家中,算是稍稍緩解家中困難的經濟情勢。另外,鄉裏的政府每月也會發下若幹生育補貼與家中,主要是一些糧油、布匹、魚幹、肉類等實物。

總的來說,整個家庭是溫飽無虞,但也無多余閑錢可用,是漢洲農村最為普通,也是最為真實的生活寫照。

“這咋這麽多錢?”在微弱的蠟燭光照下,父親朱義祥從長子手裏接過十五塊漢洲銀元,眼裏不由露出驚喜的神色。

“爹,我前兩個月登船見習了。”朱善平笑著說道:“所以,除了每月發下的生活津貼,還有一部分海上補助,自然要比以往多些銀錢。”

“好!好!好!”朱義祥臉上的每道褶子都透出一絲喜悅,小心地將十五塊漢洲銀元用布抱著,然後遞給妻子,讓她好生收起,“俺還想著,過些日子,將羊毛剪了去賣,得了銀錢後,再找隔壁老李家、老丁家借點錢,去買一匹耕馬。你知道嗎,前幾年官家從海外引進了一種耕馬,塊頭極大,畜力也足,是耕田的一把好手。而且,還能套上大車,能拉許多重貨。俺尋思著,弄一頭這樣的馬,除了耕田犁地,還可以在農閑時,到城裏幫著給人駕車拉貨,多少為家裏添補一些收入。”

“平娃子,你到明年也就滿十八歲了。所以呀,俺得給你多存些銀錢,幫你娶個媳婦。俺知道,你入了海軍,以後也是一個軍官了,以後是有大前程的。家裏的田地呢,估摸著,你也是不怎麽稀罕了,只能丟給你下面的弟弟。但最後能幫你成個家,也算是盡了老子最後的養育責任了。”

朱善平聽到父親絮絮叨叨地說起自己的未來大事,臉上顯出一些不自然,但腦海裏卻呈現了一個少女的身影,深邃幽藍的眼睛,小巧而尖挺的鼻子,立體感十足的五官,還有挽起袖子後,露出一段白皙的胳膊。雖然沒有漢人女子的婉約溫柔,但卻多了幾分異域少女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