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聚兵琉球

1658年,戊戌年,大齊乾武十六年,大明廣德四年,偽清順治十五年。

在過去的1657年,大明的南京廣德朝廷發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北伐,西至四川,東至大海,在數千公裏的戰線上,三十余萬明軍潮水般地攻入清虜控制區,陸續奪取漢中、湖北(長江以南)、安徽、江淮,兵鋒直指清虜中原和華北地區。

期間,明清雙方在徐州爆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會戰。明軍以十二萬大軍,圍攻駐守徐州的七萬余清軍。戰役從九月中旬,一直持續到十一月。清軍在主帥鰲拜的率領下,表現得異常頑強。盡管,在隨同而來的齊軍炮兵強力支援下,曾數度轟塌城墻。但喪心病狂的清軍驅趕無數百姓,冒著猛烈轟擊的火炮,以磚石木料迅速地封堵城墻,並組織決死隊,一次又一次地將攻入城中的明軍擊退。

待11月中旬,一支萬余規模的精銳滿蒙騎兵,從濟寧開了過來,停駐於運河西側,對圍城的明軍形成側擊之勢。

明軍主帥李定國遂收攏兵馬,於12月初,緩緩退往睢寧和宿州,與清軍暫時脫離了戰鬥接觸。至此,明軍北伐的第一階段軍事行動落下帷幕,開始鞏固和穩定占領區的秩序,恢復民生。

此次北伐,雖然湖北戰場遭到失利,但在其他幾個主要戰場,明軍均取得了輝煌勝利,不僅奪占了淮河以南所有地盤,還攻占宿州、睢寧、邳州、海州等數處要地,為後續的北伐建立了有力的戰略支撐點。

而且,在這場大戰中,明軍發現此前那些非常有戰鬥力的降附漢軍,表現得大相徑庭,未有滿蒙八旗督戰的情況下,戰鬥意志也顯得較為薄弱,陣前投降或者望風而逃也變得普遍起來,使得明軍推進速度非常快。

明清大規模的戰鬥在年底時,基本已經停止,明軍在努力的消化此前取得的戰果,而清軍也在舔舐著傷口,積蓄著力量,準備伺機反撲。

而令明清雙方驚異的是,長期置身於大陸局勢的齊國卻突然進行頻繁的軍事調動。從海州一路攻至邳州的五千余齊軍,在十一月初,裹挾著大量移民,匆匆撤離。

距離登萊不遠的長山島,不斷有船只進出往來,軍械、糧食、被服,以及一隊隊武裝士兵,被裝運上船,然後揚帆起航,進抵耽羅島(今韓國濟州島)。

12月上旬,位於潮州的李來亨部明軍,約一千余官兵全副武裝,登上了數艘齊國艦船。艦隊出港後,先往東北行駛,在鄭森控制的台灣北部雞籠(今台灣基隆)稍事休整,隨後與十余艘鄭軍水師艦船匯合後,繼續向東航行。

12月初,距離廣州不遠的齊國駐阿娘鞋島(今東莞市西南威遠島,珠江口東岸)商站,以高出市價三成的采購價,向諸多大明商賈下達了糧食、布帛、藥材、硝石等物資采購訂單,數量不限,但必須送貨至漢興島。

12月中旬,駐防瓊州府崖州(今三亞)、昌化、萬州(今海南萬寧)三地的顧榮(顧三麻子)部,出動大小戰船三十余艘,官兵一千二百余,在崖州集結後,陸續出港,朝東北方向駛去,目標亦為漢興島。

……

1658年1月22日,漢興島。

“目前,漢興島、興和島(今日本石垣島)已經聚集我齊國戰艦8艘,武裝商船5艘。陸戰隊官兵四個營一千八百余,長山島鄉兵三百人,漢興島鄉兵五百人,自救軍四個營頭兩千八百余,兵力總計五千五百人。”

“另外,我們征召了李來亨部明軍一千人,顧榮部一千二百人,以及鄭森部一千五百人,合計三千七百余。若是戰爭規模擴大,根據需要,我們還可以提請大明永王殿下所屬的雲州、耽羅島動員兵馬前來支援。”

“往呂宋總管區、安南總管區的快速聯絡船此時應該將我們這裏的情況通報給了他們,這兩地應該會根據我們的戰爭需求情況,隨時會進行戰爭動員,屆時會派出艦船和陸戰人員前來支援。”

齊國駐大明陸軍總指揮、昭信校尉(上校)賀雲峰說完,看著上首坐著的琉球大總管、原黑衣衛指揮使曹和,等待他做出下一步決斷。

“若是只打薩摩藩,這些兵力差不多也足夠了。”曹和叼著煙鬥,深深的吸了一口,然後吐出一個煙圈,臉上帶著幾分凝重,“怕的就是日本的德川幕府會摻和進來,那樣的話,咱們面對的可就是一個擁有千萬人口、數十萬軍隊規模的大國。就算有呂宋、安南兩地支援,恐怕我們應付起來,也是有些力不從心。”

“通過對日本幕府體制的研究和詳判,再加上各種情報綜合分析,我們的參謀人員得出結論,只要將戰爭範圍限定於薩摩藩,而不去招惹幕府以及一些親藩大名,應該不會引起日本的舉國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