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破萬丹(一)

1659年5月12日,萬丹。

萬丹素丹國的創建者為蘇南·古農·查提,原名法列塔汗,生於須文答刺一巴賽真神教王國(即蘇門答臘國在元代的古稱,位於今日蘇門答臘島八昔河口)一下層真神教家庭。1521年,巴賽為葡萄牙殖民者所攻掠,法列塔汗隨即領導真神教徒起義反抗,擊敗了葡萄牙人,殺死印度教國王。後來葡萄牙人援兵趕至鎮壓,他便出奔到麥加留居多年,學習真神教經典、教義。後來,他以傳教師的身份回到巴賽,不久,經查帕拉到爪哇的淡目國傳播真神教。

由於他真神教義學識淵博,信仰虔誠,信眾日增,深受淡目國素丹特林加納的敬重,並將其妹許配於他。他被素丹派到萬丹傳教,未多久便成為萬丹的教長。1527年,葡萄牙人在卡拉帕登陸,他率淡目國援軍反抗葡萄牙殖民,先後兩次擊敗葡萄牙人的入侵,殺死同葡萄牙人締造和約的西爪哇印度教派國王,奪取政權,並占領萬丹及附近地區,後又向巽他卡拉帕(今雅加達)進攻,驅逐了葡萄牙人,緊接著又征服了井裏汶,占據了西爪哇北海岸的廣大地區。

1552年,立長子哈桑·努爾丁為嗣君,掌管萬丹政權,將井裏汶封為次子帕蘭沙的領地。他於1554年隱退居西爪哇的井裏汶,著書立說,從事傳教事業。

1556年,哈桑·努爾丁宣布萬丹國脫離淡目國,正式建立獨立的萬丹素丹國,自稱萬丹國素丹一世,號稱帕南巴漢,以萬丹為都城,立真神教為國教。在他和繼任者素丹帕南巴漢·優素福的統治下,萬丹發展成為南洋乃至國際性的商品貿易集散地,與中國、中南半島、印度、波斯、阿拉伯和奧斯曼貿易往來頻繁,使得萬丹王國處於極盛時期。

然而,好景不長,繼葡萄牙人之後,荷蘭人又來了。1619年,他們先是通過哄騙的方式在巽他卡拉帕(今雅加達)用2700盾購得一片土地,建築房屋、倉庫、堡壘以及港口。他們挑撥離間馬打蘭王國和萬丹王國之間的關系,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不斷地唆使這兩個王國之間相互鬥爭,以削弱它們的力量。”萬丹王國幾次對巴達維亞用兵,試圖驅逐荷蘭人,均遭失利,並且還損失慘重。

後來,一群明國人占據了南方那塊巨大的漢洲大陸,並開始持續移民和建設家園。隨著荷蘭人的霸道,漢洲隨之也開始與其交惡,雙方在十余年前爆發了兩次戰爭。猶記得,在第一次抗擊荷蘭人的霸權時,那些漢洲人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曾一度與萬丹王國和馬打蘭王國聯盟,一致打擊荷蘭人在爪哇島上的霸權統治。

那個時候,萬丹王國和漢洲如同一對同仇敵愾的“患難夫妻”,你有錢有武器,我有爛命一條,大家一起懟荷蘭人,甚至還一度聯合馬打蘭王國發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巴達維亞圍城戰。

當年,漢洲人有情有義,不斷地支援萬丹王國鐵器、刀劍,以及少量的火槍、火炮。在某一段時間,他們還派了不少軍事教官,指導萬丹王國如何持續打擊削弱荷蘭人。這個時候,雙方是你情我濃,蜜裏調油,關系相處得極為密切,一度讓萬丹王國認為可將漢洲當做倚為永久臂助的強援。

然而,當第二次漢荷戰爭結束後,這兩個被認為生死仇敵的強大勢力,居然迅速化敵為友,彼此勾搭起來,轉而拋棄了昔日“恩愛有加”的萬丹王國和馬打蘭王國,還夥同荷蘭人一起開始“欺壓”南洋地區的諸多土邦王國。他們似乎達成了一種事實上的默契,對本地區的火器輸入,進行全面封鎖和禁運,以便他們得以保持強大軍力優勢。

更為過分的是,漢洲曾以對付荷蘭人為借口,在西北沿海地方租借了一塊地盤,用於建立港口和中轉補給點。當他們結束了與荷蘭第二次戰爭後,萬丹王國試圖幾次討要這塊租借地,但都被漢洲人以各種理由予以拒絕,並一直賴在那裏。

畏於漢洲的強大,萬丹王國也不敢強行派兵驅逐,這租借地之事,就這麽拖著,懸而未決,想著待以後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再將其收回。

另外,這漢洲所生產的各類工業品,以及眾多生活日用品,也都是萬丹王國目前不可或缺的商品。國中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對漢洲提供的產品依賴頗深。

從日常食用的油、鹽、糖、調料、鍋碗瓢盆,到奢侈享用的香皂、玻璃、珍珠,以及各種酒類,漢洲商品幾乎滲透到了萬丹王國的方方面面。雖然在得到這些商品時,花費了不菲的金銀,以及使用大量的稻米、甘蔗、木棉和磷、硫等礦產交換,但在一定程度上,確也提高了國內百姓的文明進步和生活水平(相較於曾經落後的生產生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