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馬六甲海峽鎖鑰

1659年7月3日,淡馬錫島(今新加坡)。

以“漢和”號戰列艦和四艘專業戰艦組成的印度特遣分艦隊在齊軍攻占萬丹城後的第三天,便離開了萬丹港,隨行的印度商社和南洋商社旗下的武裝商船也跟著拔錨起航,一起往馬六甲海峽而來。經過五天航行,船隊抵達南洋商社旗下的淡馬錫島,並在此做短暫停留。

這座原本屬於柔佛素丹王國的小島,在六年前便被南洋商社以每年兩千漢洲銀元的價格租借下來,並經過數年持續投入,如今已成為馬六甲海峽繼馬六甲城外最為重要的貿易站點和船只往來補給點。

南洋商社也以這個小島為基地,向周邊的柔佛、占碑、巴鄰旁、亞齊,以及馬來半島上的眾多土邦王國積極展開貿易,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小島的發展,並很快將其發展成為一處繁榮的商品集散地。

目前,小島上只有南洋商社旗下的雇員一百余人,武裝護衛五十余,另外還有移民兩百多人。移民主要是來自安南和宣化島(今帝汶島)兩地,前者負責在島上種植蔬菜瓜果和少量的稻米,後者則主要承擔商站和碼頭上的一些粗苯工作。

小島上有一座水泥磚石修建的小型堡壘,城頭布置有火炮數門,主要是供商站雇員和武裝護衛入駐。而堡壘的外圍,則是一圈土木結構的簡易堡寨,除了寥寥幾棟磚石建築是供移民中身份地位較高的管理人員居住外,剩下人員所居住的地方幾乎都是由木頭和夯土搭建的土屋。

不過,整個商站據點依舊符合齊國城鎮村落一貫的建築布局,那就是房屋排列整齊劃一,再加上堡寨四周的草木全部清除,在整個小島上蒼翠茂密的山林相映之下,給人以一種時空混亂的感覺。

一支龐大的艦隊停靠於淡馬錫島,附近聞訊得知的柔佛素丹王國水軍小心地駛到小島附近,並派人前來詢問齊國人在此聚集如此之多的巨艦,所為何事。

一個月前,爪哇島西側的萬丹素丹王國與南方漢洲大陸的齊國之間爆發戰爭,據說在很短的時間內,齊國便打垮了萬丹王國的水軍,封鎖了萬丹沿海港口,並不斷聚集軍隊,準備攻打萬丹城。聽那些來自巴達維亞的荷蘭人說,鑒於雙方懸殊的戰力,萬丹王國戰敗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齊國突然在這個小島聚集了十余艘艦船,由不得柔佛王國上下為之驚懼。

南洋商社旗下的一名掌櫃接待了柔佛派來打探消息的使者,告知對方,齊國此次組建的特遣艦隊,目的地為印度,計劃訪問莫臥兒帝國,隨同而行的還有部分齊國前往貿易的商船。

甭害怕,我們這支強大的艦隊只是路過,並不針對馬六甲海峽沿岸的任何國家。

柔佛使者臉上有些釋然,在收到一份精美禮品後,滿意地返回柔佛,回報素丹國王。

這個居於南方新大陸的齊國,短短二十多年,便迅速崛起,先後兩次與強大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爆發戰爭,而且還不落下風,甚至還將荷蘭人打得灰頭灰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齊國勢頭發展得愈發強勁,不僅海上武裝力量日益增長,他們生產的各類工業制成品也開始大量湧入柔佛及周邊幾個素丹王國。

與荷蘭人喜歡掠奪當地特產和香料所不同,齊國的商人喜歡大力推銷他們本國生產的商品,鋼條鐵器、五金制品、砂糖、罐頭、油料、棉布、皮具,甚至那些奢侈的玻璃、珍珠、瓷器、銀飾,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著實豐富和提升了柔佛王國民眾的日常生活。

對於這種武力強大,能生產眾多工業制成品,且處於快速上升勢頭的國家,柔佛素丹王國等眾多土邦,內心深處是又愛又怕,多少是存有幾分忌憚的。

“此處為馬六甲海峽東端出口,而淡馬錫島正好處於鎖鑰之地,端的是戰略要地。有可能的話,這個小島最好能徹底掌控在我們齊國手裏。”

7月9日,印度特遣艦隊一行艦船離開淡馬錫島,向著馬六甲海峽西端駛去,艦隊司令、廣威將軍(少將)米爾站在“漢和”號戰列艦的艉樓上,舉著望遠鏡看著逐漸遠去的小島。

“司令,卑職認為,除了占據海峽北側的淡馬錫島,位於南側的那座島嶼(今印尼巴淡島)也應予以占據,如此,便可將整個海峽東端的出口徹底封住。以後,無論是大明、安南、暹羅、馬來半島的土邦,甚至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若要西出海峽,前往印度、波斯和歐洲,還是那些西洋諸國遠來南洋、大明,都將處於我們齊國的絕對控制之下。”艦隊副司令、昭信校尉(上校)萬長樹伸手指著遠處已有些模糊的一座島嶼,沉聲說道。

“來日方長!如今我們已經據有淡馬錫島,便令荷蘭東印度公司深深忌憚。若是再將那座海峽南端的島嶼握在手裏,我估計,巴達維亞的總督會日夜緊張地睡不著覺。”米爾笑著說道:“況且,憑我們齊國在該地區擁有的海上實力,不經我們同意,這片島嶼誰敢前來染指。呵呵,遲早都會落到我們齊國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