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立局

1668年10月6日,京師。

慈寧宮門前有一東西向狹長的廣場,兩端分別是永康左門、永康右門,南側為長信門。慈寧宮位於廣場北側,內有高台甬道與正殿慈寧宮相通。康熙駐足在廊廡下,看著屋頂的黃琉璃瓦和重檐歇山,稍稍有些出神。

四下的太監和宮女跪倒一片,將腦袋緊緊的貼在地上,不敢發出任何聲音。隨行的幾名貼身侍衛雖然有些奇怪皇上為何不進殿,反而盯著擡頭望著屋頂發呆,但作為奴才,哪裏敢出言詢問。

康熙的神情有些頹然,少年稚嫩的臉上布滿了愁容,眉頭深鎖,嘴巴也緊緊的抿在一起,想是內心充滿仿徨和無措。

“萬歲爺,太皇太後請你進去。”這時,一名慈寧宮的老太監躬身說道。

“……”康熙聞言,有些惱怒地瞪了一眼那個老太監,惡狠狠地說道:“哪個狗奴才給太皇太後報的信?”

那個老太監立時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幾個頭,卻並不出言分辯。

萬歲爺在門口愣了半天的神,殿外和院子裏又跪了一大片的太監和宮女,早就驚動了裏面的太皇太後,哪還需要有人去提前報信?

康熙甩了馬蹄袖,冷哼一聲,便擡腳朝殿裏走去。

“孫兒給皇祖母請安。”康熙跪在太皇太後的面前。

“罷了,快起來吧。”博爾濟吉特氏靠在軟塌上,擡眼看了看一臉愁容的康熙,“皇上的身子近期可是有些清減了,臉色也不是很好呀。待會走的時候,從我這裏拿些鹿茸、燕窩,補補氣血。”

“孫兒謝過皇祖母。”康熙恭敬的應道。

“前線可是戰事不利?”

“……是有些不大好。”

“給哀家說說看。”

“……半個月前,偽明攻陷濟南,山東總督多羅阿、巡撫劉芳躅及以下百余名官員、將領陷於賊手。如今,偽明分兵兩路,抄掠德州和濱州。”康熙臉上呈現出一絲痛苦的的神情,“以這兩地的駐守兵馬和防禦情況,恐也堅持不了多久。如此,偽明接下來將很有可能兵進滄州,威脅京師。”

“還有嗎?”博爾濟吉特氏聞言從軟塌上坐了起來,但臉色仍顯平靜,輕聲問道。

“湖廣傳來敗報,偽明兩萬余從滁州攻入廬州(今安徽合肥市)、六安州(今六安市),直驅光山。撫遠大將軍傑書恐被明軍抄掠後路,遂率軍從武昌撤往信陽州。未幾日,又撤到汝寧(今河南駐馬店市)……”

“嗯,還有嗎?”

“荊州大營主帥岱春聞知武昌失守後,先將荊州城一把火燒了,隨即領兵後退至荊門,然後又撤至襄樊。偽明大軍緊隨其後,陸續占領上述幾城……”

“嗯。”博爾濟吉特氏神情變得嚴肅起來,“那陜西呢?”

“富爾泰那奴才倒是憑借險峻的地利,將四川攻來的偽明大軍暫時阻在秦嶺以南。”

“兩個月時間,江淮、湖廣盡喪,山東、河南泰半落入偽明之手。”博爾濟吉特氏微微嘆了一口氣,“那軍隊損失也必然不輕吧?”

“前後損失十余萬。”

“議政大臣們怎麽說?”

“諸臣建議,山東殘破,難以堅守,應予放棄,將濱州和德州兵力分別撤至滄州、冀州(今衡水市),以此拉大偽明的補給線,尋機破敵。襄陽和陜西兩地憑險據守,退至汝寧的傑書部主力軍團則發揮滿蒙八旗騎兵優勢,在平原地區適時對偽明大軍發起反擊,遏制明軍的攻勢。另外……”

“嗯,另外還有什麽?”博爾濟吉特氏見康熙臉上呈現出猶豫的表情,不由追問道。

“部分議政大臣建議,為防意外,朝廷應開始著手遷往盛京……”

“他們這是要勸皇上放棄中原,退往關外嗎?”博爾濟吉特氏沉聲問道:“那皇上自個是什麽章程?”

“皇祖母,一個月前,那穆裏瑪賊子裹挾一萬余叛兵進抵河間,雖然經過一番內部瓦解,招降數千,隨後又經歷了一場慘烈苦戰,斃敵七千余,但我京中八旗部隊也傷亡慘重。更為可慮的是,穆裏瑪、塞本得等為首逆賊領殘兵數千,繞過易州,奔宣化而去。不出意外的話,他們必然是逃往漠南了。或許,漠南蒙古諸部就會因此陷入混亂當中。在這種情勢下,我們是該未雨綢繆,提早做些準備了。”

“咱們退往遼東,那偽明就能放我們?”

“皇祖母,孫兒無能……”康熙臉上帶著仿徨無措的神情,看著博爾濟吉特氏。

“皇上呀,你可知道五十年前太祖皇帝時期(努爾哈赤),明軍集結全國精銳二十余萬攻我遼東(薩爾滸之戰)。而我大清當時舉國之兵不過六萬余,但高皇帝臨危不亂,以寡擊眾,先後殲滅明軍三路大軍,徹底瓦解明軍的這次大舉進攻,遼東攻守之勢,也在頃刻間扭轉,我大清基業就此奠定。皇上,你可覺得現在的情形要比五十年前,還要糟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