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衛國之變

1673年6月20日,靖安堡(今菲律賓達沃市)。

齊國鴻臚寺少卿畢紹德待船舶挺穩後,在一名海軍軍官的引導下,邁步登上岸來。隨即,便看到撫寧堡的一眾軍民兩政官員熱切地迎了上來。

“沂州(今菲律賓黎牙實比市)有最新的消息嗎?”一陣寒暄過後,畢紹德便問起衛國的事情。

“半個月前,從汝寧(今宿務市)傳來的消息說,那裏的局勢暫且穩定,各方也比較克制,還沒有發生武裝沖突。”撫寧堡指揮安廣躍連忙答道:“陸軍駐會寧(今三寶顏市)的第九營四百多官兵已經應衛國繼任國王程士琦的請求,進入沂州城。呂宋分艦隊也派了三艘戰艦於沂州附近海域遊曳巡航,以備不時之需。”

“沒出亂子那就好。”畢紹德點點頭,隨即又問道:“那呂宋的鄭氏有什麽動靜?”

“二月,已故衛王病重不治時,呂宋鄭氏是曾進行過軍隊動員,準備進犯衛國。但在我呂宋總管區派人警告一番後,暫時偃旗息鼓,停止了軍事行動。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興化地區(今菲律賓呂宋島東南部盧塞納市)已做了戰備動員,隨時關注兩方的進一步動向。”

“唉,一個個的都不省心。”畢紹德搖頭說道:“在這呂宋地區,大家都是漢人苗裔,華夏血脈,本該同心同德,共謀發展,彼此守望相助,一致壓服該地土人反抗。現如今,這兩家卻搞得勢同水火,恨不得欲置對方於死地。”

“少卿說得是。”安廣躍苦笑著說道:“呂宋地區若無我齊國震懾此地,他們兩家必然會爭鬥的你死我活。三十年前的仇怨,衛國上下始終難以忘懷。而呂宋鄭氏,為將來計,也是一心想吞並整個呂宋大島。這短時間內,怕是無法化解兩家矛盾。”

今年二月,衛王程光銀在巡幸北部地區時,身染重病,最終不治,死於高州(今呂宋島南端那牙市)。

留守沂州的太子程士琦聞訊後,立即帶領文武百官驅車前往高州,將已故衛王靈柩迎回都城。在幾名老臣的扶持下,程士琦一邊派出使者至漢洲報喪並請求冊封,一邊開始準備繼位大典,以安定國中局勢。

然而,正在帶兵攻伐位於棉蘭老島東部蒲端拉賈素丹王國的衛國大王子、神火軍都指揮使程士宏卻突然對外宣稱,衛王之死乃是太子程士琦毒害,意圖提前登基篡位。

於是,他當即從棉蘭老島撤兵北返,進駐龍山島西部的開化堡(今薩馬島西部城市甲描育),聲言要誅殺悖逆太子,為父王報仇,並號召國中軍民起兵策應,以挽衛國之沉淪。

太子程士琦聞之,隨即也針鋒相對,宣布程士宏為叛逆,同時免除其征南大將軍、神火軍都指揮使的職位,調集國中兵馬於沂州,準備予以討伐。

呂宋鄭氏見衛國內亂,也是蠢蠢欲動,開始進行國內軍事動員,準備來一波趁火打劫,謀奪衛國領地。

齊國呂宋總管區見此情形,頓時有些不淡定了。這是什麽情況?尼瑪的,這衛國是要上演一場王位爭奪戰嗎?

整個呂宋地區怕不是要陷入大亂呀!

作為呂宋地區的秩序維護者,更是呂宋鄭氏和衛國的宗主國,齊國自然有義務平息該地區的紛爭,將各種動亂苗頭掐滅於萌芽之中。

呂宋總管區、呂宋分艦隊、陸軍駐呂宋警備區隨即開始戰備動員,同時也派出幾路使者,前往龍州(今菲律賓馬尼拉)、沂州和開化三地,警告幾方勿要擅起兵釁,務必保持克制。否則,齊國將予以必要的武力幹預。

按理說,故衛王逝去,作為嫡太子的程士琦繼位,於情於理都沒什麽問題,而且符合該國的法統。

但這個世界上,總不缺少有野心之輩。衛國大王子程士宏自十四歲便跟隨衛王程光銀南征北戰,剿殺土人,於呂宋諸島為衛國擴張領土。而且還曾數次領兵跟隨齊國參與地區大規模的戰爭,在大明北方沿海地區側擊清虜,跨海往攻日本薩摩藩,西征廣南國,算的上戰功赫赫。

在今年一月,程士宏又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領兵四千,大小戰船二十余艘,南下征伐蒲端拉賈素丹王國,準備將齊國允於的棉蘭老島中央高原以東部領土納於轄下。

自認為於國有大功,更兼掌國內精銳的火器部隊神火軍都指揮使,程士宏便生出武力奪位,成就一番王圖霸業的想法。

當然,他也知道,要想在呂宋地區立足,並成為衛國國王,必然繞不開齊國。於是,他在帶兵進駐開化堡的同時,派出心腹手下,前往齊國呂宋總管區駐地汝寧,尋求齊國的支持。

除了向齊國人一再說明,已故衛王必然是太子程士琦謀害,是弑父篡位的亂臣賊子,程士宏起兵是為了剪除逆賊。另外,他還許諾,一旦獲得齊國支持,得掌衛國王位,他將放棄對棉蘭老島的領土要求,僅保留目前據有的三座大島和周邊附屬小島的地盤,同時,將更一步開放國內所有市場和礦山開發權,給予齊國商人更多的貿易優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