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變局

1674年11月5日,弘前城。

津輕信政披著一件毛皮鬥篷,雙手趴在城墻上,看著城外越聚越多的雲州鎮官兵,心中不由一陣發苦。

明人終於還是殺過來了!

數月前,這北方蝦夷地區的明人隨同齊國,聚兵數萬攻打幕府,聽說已先後攻占了大坂、京都、奈良等京畿地區,擊敗幕府軍和附近藩國軍隊數萬人,引得日本全國震動。

而蝦夷地的明人也趁此機會,另派兵五百,於兩個月前登陸弘前藩北部沿海的善知鳥村港(今日本北方青森市),俘殺藩內武士和足輕六十余,占據了這處沿海要津。

當時,津輕信政還派人與之交涉,要求其退出藩境,返回蝦夷,並警告對方勿要引發與日本的戰爭。

此前十數年裏,這蝦夷地的明人就依仗其強大的海上力量,禁止弘前藩漁民靠近蝦夷捕魚,甚至有時還會駕船至弘前藩境內海域,驅趕和擄掠弘前藩的漁民,表現得甚為霸道。

可憐弘前藩,僅為一個擁有4萬7千石收入的小藩,哪裏是擁有數十萬人口的雲州鎮對手。於是,藩主津輕氏曾數度上告江戶幕府將軍,請求予以護持,提供必要的武力保護,並壓制蝦夷明人的霸淩行為。

而蝦夷地的明人在收到幕府的嚴厲警告和申斥後,也會安分一段時間。可過不了幾年,他們又會故態萌發,繼續於海峽(津輕海峽)兩岸肆意欺辱弘前藩漁民,還時不時地登陸襲擾沿海町村,讓弘前藩苦不堪言。

如今,這蝦夷的明人趁著江戶幕府將軍與齊國大戰之際,竟然直接出兵攻占了弘前藩沿海領地,顯示出其赤果果的領土野心。

對於津輕氏派去的使者,對方根本不予理睬,還通過其帶話給津輕信政,要求他舉藩投順,改為效忠大明永王殿下。

津輕信政驚恐不已,除了繼續派使者前往江戶,求告幕府將軍援助外,還向附近的久保田藩(秋田藩)佐竹氏和八戶藩南部氏求救。

明人占領了善知鳥村港後,卻並未繼續往南推進,反而開始建立和鞏固周邊町村的統治秩序。他們沒收了弘前藩屬的土地,廢除了當地日本農人的佃傭關系。還以大明永王的名義,給所有農人授田,宣布頭兩年免租,五年內農稅只征收兩成。

這般“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一出,立時引得了當地數千農人的擁戴和支持,並在雲州鎮官兵的組織下,組建起了鄉兵體系,村町結寨築堡,擺出了一副長期占據的架勢。

待十月底雲州鎮秋收完畢,永王隨即開始進行鄉兵動員,在半個月內,迅速集結了五千余武裝鄉兵,然後在數艘戰艦的掩護下,乘坐大小船只,分批跨過海峽,大舉登陸日本陸奧國北部地區。

得到兵力增援的雲州鎮官兵隨即出善知鳥村港,向弘前城殺來,準備將這個最靠北的日本藩國一舉攻滅。

弘前城是弘前藩津輕氏的居城,由津輕為信、津輕信枚父子兩代花費近十年修築的。城郭的形狀是梯郭式平山城。整個城郭,東西長六百多米,南北長約近千米。由城堡的中心部(本丸)、外城(第二層圍墻)、第三層圍墻、第四層圍墻、北城郭、西城郭六個城郭構成。

以前,城中還有一棟5層高的天守閣,但在1627年遭雷擊,引發大火將其燒毀,因財力緊張,一直未予重建,使其成為日本境內少數沒有天守閣的藩城。

這種小城看著比較雄偉壯觀,但築城材料卻大量使用木材和夯土,若是應對戰國時期以冷兵器為主的各藩國軍隊而言,在這片平原地區算的上是易守難攻的堅城。

但雲州鎮軍隊雖然還沒有像齊國陸軍那般轉變為全火器部隊,但裝備的火器比率,卻是整個東亞地區最高的。而且,作為齊國在外東北地區最為重要的盟友和戰略夥伴,雲州鎮官兵更是由齊國軍方手把手地訓練和指導,不少先進的火炮也是優先予以供應,論戰鬥力的話,是遠遠超出該地區的所有對手。

當數門火炮架在弘前城下,開始對城池進行炮擊時,津輕信政臉色都白了。別說對方有火炮,就是沒有火炮,僅憑借城外攻來的三千余武裝士兵,也不是弘前城守軍可以輕易應對的。

但弘前藩乃是數十年來父祖三代,歷經艱辛,用無數的血戰和功勛,才換來的藩領,怎能輕易讓他人謀奪。況且,來攻的敵人還屬於異族的明人。

如此,唯有與敵拼死一搏,闔城共殉。

雲州鎮官兵在火炮的掩護下,至傍晚時分,便連續攻破弘前城外城第三層圍墻、第四層圍墻、北城郭、西城郭,逼近本丸城。

是夜,就在弘前城以為戰事稍歇,彼此會趁夜加緊休整時,雲州鎮突然向城中施放火箭彈數十枚,在很短的時間裏,城裏大量的木質房屋便被點燃,隨即引發了全城的大火,使得城中無數軍民爭相奔逃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