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降明?

1675年7月8日,歸綏城(今呼和浩特市)。

皇甫保柱偷眼朝禦階上看去,卻見康熙帝仍舊側臥在軟塌上,面色深沉地端著酒杯飲啄不斷,眼神似乎也有幾分迷離,怕是要醉了。

但身為禦前二等侍衛的皇甫保柱卻是不敢上前勸誡一二,剛才侍候的一名貼身太監就因為小聲地提醒了一句“皇上注意龍體”,就被康熙下令拖出去杖責二十,使得整個大殿內外的宮女和侍衛,頓時噤若寒蟬,不敢發出一絲動靜。

數日前,從綏遠傳來消息,多羅信郡王鄂紮(多鐸之孫)率滿蒙八旗騎兵七千余在乞爾海子遭遇明軍,激戰五日,斬首兩千五百級,重傷偽明秦王之子、神火軍總兵孫征淇。若非張家口明軍大舉來援,幾欲全殲該部明軍。

鄂紮在確認明軍回返張家口後,遂亦領兵撤回綏遠休整,同時派出快馬信使向歸綏報捷。

朝廷上下聞之,為此欣喜不已,雖然沒有活捉那秦王之子,但鄂紮所部卻重創了那支據說是大明禦林軍的神火軍,可謂是戰果輝煌。此戰,極大地振奮了滿蒙八旗官兵的士氣,同時也讓那些不自量力貿然闖入草原的明軍認識到我八旗鐵騎的厲害。

康熙為此特頒聖諭,對鄂紮予以嘉獎,賞銀一千兩,包衣奴才三十名,牛羊兩百頭(只),所部八旗官兵也有不同程度的賞賜。

不過,當康熙回到寢宮時,卻勃然變色,揮刀怒劈了數張座椅,並痛罵鄂紮“少謀而蠻勇”,“浪戰而不知機變”,白白損耗我大清八旗“虎賁之士”,諷其作戰謀略遠不如乃祖豫親王。

康熙之所以這般惱怒,並非鄂紮謊報了戰功,人家確實殺傷明軍兩千五百余,不過此戰在大勝之余,清軍自身損失卻超過三千多,而且其中近半數都是我大清極為金貴的滿洲八旗部伍。

戰後,各種詳細情況陸續報來,當時明軍於乞爾海子預先布設戰場,三千明軍步兵以拒馬、車架為屏,簇聚成一團,應戰奔襲而來的七千余清軍騎兵。

鄂紮聞知明軍領兵將領是孫可望之子,頓時大喜過望,指揮騎兵四下圍攻,試圖一舉全殲該部明軍,活捉孫征淇。

卻不料,該部明軍雖然為全火器部隊,但憑借拒馬和數百輛車架為屏障,施以連綿不斷的火槍排射,幾次打退了清軍的進攻,斃傷我大清八旗千余。

鄂紮羞怒之下,倒也沒喪失理智,繼續全力猛攻,而是將騎兵分成一波一波的,在明軍陣列前後不斷的發動小規模攻擊,在消耗明軍火藥彈丸的同時,以疲其軍。

待三日之後,明軍逐顯疲態,反擊之力亦無數日前迅猛,鄂紮隨即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攻勢,以期能沖垮明軍,盡殲其部。

卻未料到,騎兵蜂擁沖抵明軍陣前時,對方突然推出數門子母炮,施以密集散彈,讓沖至近前的清軍騎兵盡皆撲倒於地,使得整個攻勢為之一滯。隨後,明軍陣中排槍射擊再起,將處於混亂之中的清軍騎兵趁勢擊潰。

在陣後督戰的鄂紮又驚又怒,將潰兵收攏後,退出一裏之外,重整隊伍。這個時候,他已收到消息,綏遠城附近出現了一支明軍騎兵,正在大肆屠戮蒙古部落和八旗村屯,縱火焚燒草場,毀壞莊稼,戕害牲畜。

按理說,這個時候他應該留出一部騎兵看住這些明軍,然後領騎兵主力去尋那股大肆進行遊擊破壞的明軍騎兵,或將其殲滅,或將其逐退,以減少當地民生經濟的損失程度。

但是,他又收到探馬來報,說張家口方向明軍大舉出動,兩萬余部隊緩緩逼來。其意圖,多半是為了要救回困於陣中的孫征淇。

一想到孫征淇的身份,鄂紮哪舍得放棄,遂繼續督兵再戰。不過忌憚明軍火器犀利,倒不敢像此前那般發力猛攻。

到此時,他方才想起派人返回綏遠城,去將城中的數門火炮拖運過來,與陣中的明軍展開對轟。

至第五日,火炮運抵前線,不斷朝明軍陣列轟擊。未及半個時辰,明軍陣勢瓦解,不得不丟棄輜重,拖拽著車輛為掩護,開始緩緩撤退。

鄂紮當即領騎兵緊隨其後,不斷於明軍兩側,往來奔襲射箭,斃傷明軍無數。然而,正當清軍行將展開猛攻,試圖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殲滅這部已處於崩潰邊緣的明軍時,張家口來的明軍援兵卻陸續抵達戰場,讓清軍好生郁悶。

鄂紮率兵與明軍脫離戰場後,遠遠地在旁邊兜轉監視。可明軍數量多達兩萬,且有一千余騎兵護持,主將馮雙禮更是明軍積年宿將,絲毫未給清軍任何可乘之機,緩緩往張家口退去。

此役,雖然陣斬明軍兩千五百余,還逐退了明軍的進攻,但我大清方面的損失卻絲毫不比明軍低,傷亡三千余,綏遠左近的蒙古部落、八旗村屯被襲二十余處,百姓損失兩千七百余,牲畜數千。更為糟糕的是,漢人包衣耕種的麥田被踐踏數萬畝,眼見是絕了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