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艱難發展的北明

1677年9月25日,苦葉島,廣靈衛(今俄羅斯庫頁島西南沿海城鎮斯塔羅杜布斯科耶)。

三艘齊明兩家的武裝商船頗為狼狽地駛入了廣靈衛碼頭,停靠在略顯簡陋的木質棧台邊。幾名當地的阿伊努人接過水手拋來的纜繩,系在碼頭樁柱上,然後一臉期待地看著船上。

“娘的,我們又不是給你們送補給的運輸船,哪有多余的酒水施與你們!”幾名水手下船後,揮手驅趕著那些阿伊努人。然後四下張望,準備找碼頭負責人,討些木料和船帆,對再一次遭受風暴襲擊的船只稍稍進行修補一下。

苦葉島上的原住民,主要是費雅喀人(尼夫赫族)、赫哲人、阿伊努人等,面相較為醜陋,身體粗壯,而且毛發長而濃密,有些人還留著辮子。被當地的眾多移民戲稱“毛民之國,為人身生毛”,與西邊鎮州那些被稱之為“魚皮韃子”的土著,都被認為是野蠻之輩,需進行一番長時間的王化馴服,方能化夷為夏。

當然,這些原住民之所以毛發濃密旺盛,蓋因人類進化所致,需要適應環境,島上天氣酷寒,有毛發遮蓋,多少也能禦點寒不是?

曾經的雲州鎮,現如今的北明,已經殖民這座大島近二十年,人口規模也增長至七萬余,建立了五百人以上的城鎮十余座、拓殖衛所和村屯近百處。不過,因為氣候和環境所致,大部分人口和定居點都分布在較為溫暖的島嶼南半部。

在剛剛結束的朝鮮戰爭,北明軍隊除了擄取大量的朝鮮人外,還俘獲了兩萬余秦軍。這些人盡數被北明政府發配至鎮州、朝鮮鹹寧北道、苦葉島等幾處人口稀少的領地,以充實當地人力資源,開辟更多的移民定居點。

而三艘商船所停靠的廣靈衛,是在三年前設立,人口只有八十余。居民主要依靠種植土豆、小麥、小米、大豆為主,輔以海邊捕魚,但也僅能勉強滿足當地基本的糧食需求,至於其他日常物資,更是要全部依賴雲州輸入。

去年,北明發動朝鮮戰爭,在獲取到大量人口後,苦葉島地方政府一口氣又在廣靈衛以南的十幾公裏外,又設置肅寧衛(今庫頁島南部城市多林斯克)、青陽衛(今庫頁島南部小鎮索科爾)兩處移民點,即將與南邊的安陽城(今庫頁島南薩哈林斯克市)連成一線。

三艘武裝商船在這裏停留了四天,將損壞的船板和風帆進行了更換和修補。期間,他們還收購了當地的移民所獲的皮毛,甚至還有幾張難得的熊皮。

當地的阿伊努人有宰殺熊進行靈祭傳統,他們認為殺死熊是為了讓它們能更好地接近神明,同時證明自己的武勇和強壯。他們在將熊殺死後,會把熊的頭砍下來祭拜,熊的身體會被吃掉,皮毛則拿去售賣。

這些可憐的阿伊努人用一張熊皮,從當地精明的移民手中,僅換取了兩把小刀、一罐蔗糖、一壺燒酒以及半袋稻米。

至於獵取的其他動物皮毛和肉食,能換取的東西就更為廉價,著實讓某些頗有經濟頭腦的移民發了一筆小財。

如同島上其他所有的新定居點一樣,廣靈衛的房屋全都是粗大結實的木料所建。新建的木屋寬敞明亮,外邊幾乎都釘有官府提供的薄板加以遮擋和裝飾。很多新舍旁還修了供家務用的偏房。

每個小家院落裏都堆放著一垛垛整齊的柴堆,這是為長達數月寒冬季節準備的燃料。在木屋周圍開辟的菜園都修有籬笆墻,防止被飼養的家禽啄食。雖然還有很多新來移民的房屋還沒有完工,但這個小小的村落裏,卻處處都體現著人們是在精心開拓家業,迎接自己的新生活。

9月30日,三艘武裝商船駛離廣靈衛,繼續向南行駛,準備在入冬前,返回雲州。

……

10月12日,雲州,中興(今日本北海道石狩市)。

這個時候雲州地區,絕大部分的農業生產陸續已經停止了,勤勞的農人們開始將田地裏的秸稈收集成一捆一捆的,然後背回家中,以為過冬取暖的必要燃料。

雖然,我大明朝廷在雲州的合川(今北海道砂川市)、江寧(今北海道旭川市)、茅山(今北海道羽幌町)等地陸續發現了幾座儲量豐富的煤礦,大明海(今日本海)西岸的鎮州,也有幾座陸續投入生產的煤窯,完全可以供應國內八十余萬百姓的冬季取暖需求。

但是,這煤炭好是好,燒起來熱量也足,發熱持續時間因也長,但那畢竟要花錢去買呀!除了城裏有錢的商人和稍有資產的官員、吏人,以及那些打仗發了財的官兵,普通百姓那是萬萬舍不得去花這個冤枉錢。

冬季寒冷,大不了將門窗封閉嚴實了,往床榻上多鋪些稻草棉絮,身上再多穿幾件衣服,將田地裏收來的秸稈和林中砍伐的木柴塞到爐子裏,也能勉強將炕頭給燒熱乎,維持大半個晚上,也可以睡個囫圇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