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訪歐艦隊(二)

本格拉寒流是一種低氣壓的寒流,壓迫著海面,讓海水蒸發的非常慢,也讓空氣中的濕氣流動變得異常緩慢,因而無法被吹到陸地上去。在這種氣候影響下,形成了只有納米比亞才獨有的現象,一邊是海水,一邊是沙漠(非洲西岸)。

也正因為降水極為稀少,使得納米比亞海岸經常濃霧不散,以至於齊國訪歐特遣艦隊不得不稍稍遠離海岸,避開這段讓人討厭的濃霧海域。

2月19日,艦隊抵達葡屬安哥拉據點羅安達,稍事休整,補充淡水和新鮮果蔬,隨行的商船還與葡萄牙人進行簡單地商品交易。

在1482年,葡萄牙人迪奧戈·凱奧首次抵達安哥拉海岸。從此之後,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入侵安哥拉的沿海地區,並在羅安達一帶販運黃金、象牙和奴隸,後逐漸向內地擴張。

而到了1576年,葡萄牙人狄亞斯主持建立羅安達城堡,開埠建城,是南部非洲最早殖民據點之一,也是為歐洲殖民者販賣奴隸地出口港。

到了五十年前(1627年),羅安達成為葡屬安哥拉殖民地所在地首府。同時,這裏也是葡萄牙人向巴西販賣奴隸的主要口岸。

對於大量的土著奴隸,隨行的齊國商人是興致缺缺,只是將目光瞄向葡萄牙人手裏的黃金和象牙。黃金作為全世界的硬通貨,在任何地方,都是商人極力所追尋的目標;而那些晶瑩剔透的象牙,運到歐洲後,想來應該可以賣出大價錢。

2月21日,訪歐特遣艦隊駛離羅安達,繼續北上。

進入幾內亞灣後,便進入了熱帶地區,雨水急劇增多,連續數日暴雨不斷。雖然大量的雨水,為整個艦隊提供了新鮮的淡水,但卻使得所有船只顯得異常潮濕氣悶,這將是引發各種疾病的一大誘因。

艦隊司令曹同為了保證所有人員的身體健康,采取了種種預防措施:雨歇期間,在甲板中間生起火,讓大船上隨時保持幹燥;盡量保證床上用品的通風透氣;要求所有船員勤洗衣物,保持幹爽。

3月7日,艦隊抵達荷屬黃金海岸(今加納一部分)埃爾米納堡,受到當地荷蘭人熱情歡迎。

艦隊於此停靠休整四日,在這裏獲得了大量的新鮮淡水,還買到了許多牲畜,豬、山羊和家禽等。

3月11日,艦隊再次起錨開航,繼續向歐洲前進。而隨行的兩艘隸屬於南非分艦隊的戰船和兩艘非洲商社旗下的武裝商船,則與艦隊分別,調轉方向,往西駛往美洲,準備馳援形勢極為不妙的慶王殿下。

3月18日,艦隊在位於聖地亞哥島的普拉亞拋錨,頓時引起了葡萄牙人的極大震動。

聖地亞哥島,也被叫做聖詹姆士島,是葡屬佛得角群島中最富饒的島嶼。島上最重要的小鎮也叫做聖地亞哥(今佛得角聖菲利普鎮),坐落在群山的山坡上。而普拉亞是一座規模較大的鎮子,是整個群島上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普拉亞擁有一個優良的港口,常常有過往船只停泊在那裏,尤其是在和平時期,無數船只頻繁往來於此地。從歐洲前往東方貿易的商船會經停在這個港口,補充淡水和食物。但是,當它們返回歐洲時,卻很少在此停留,急切地駛回歐洲大陸。

普拉亞除了一座修建在山頂上的堡壘,就沒有什麽大型建築,而這座堡壘控制著整個港口。堡壘不遠處就是一座炮台,上面架著幾門加農炮,直直的對著港口方向。

葡萄牙人對於齊國訪歐艦隊的到來,顯得非常意外和震驚。可能是出於謹慎心理,他們並沒有允許艦隊所有船只進入港口,而是在領航員的引領下分批進入。同時,登陸上岸的船員數量也被限制在五百人以內,並且不得攜帶任何武器。

對於葡萄牙人的小心翼翼,甚至有些戒備的心理,齊國官兵感到既郁悶,又憤怒。話說,你們葡屬印度、莫桑比克等殖民據點對我齊國海軍向來一直表現得甚為恭敬,都呈無限開放狀態,就是安哥拉和巴西等幾個殖民據點,也都沒有像佛得角這般防賊一樣,對我齊國如此警戒。

到了次日上午,經匯總多方搜集到的消息,齊國人大概知曉葡萄牙人為何會有這般態度。

“英國人?”大齊欽命訪歐專使、鴻臚寺左卿紀常榮眉頭不由皺了起來,神色明顯不虞,“想不到,葡萄牙人會受英國的影響如此之深!”

“這並不意外。”護航艦隊司令曹同冷笑一聲,說道:“英國人算是葡萄牙人的救命恩人和它獨立後的保護者,自然在各個方面都要循著英國人的原則行事。三年前,我齊國海軍在印度海域擊沉一艘英國商船,造成六十多名英國水手溺斃。雖然,事後我們齊國給予英國人些許賠償,草草了結此事。但我認為,英國人一定對此耿耿於懷。但苦於在印度洋地區勢力單薄,只能懷恨在心。所以,葡萄牙人這個時候,也不敢太過親近我們,以免惹的英國人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