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埃及,齊國的禁臠

1684年1月16日,開羅。

在13世紀時,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相比同時期的西歐國家,經濟不差,手工業很牛,更因為占據紅海-地中海要沖之地,商業甚至還要牛。真神教的首領們整體來說也比當時的天主教廷要清廉。在軍事上,十字軍更是被馬穆魯克騎兵打得人仰馬翻。

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切斷了從歐洲到中國、印度的陸地商貿道路。這下子,中國、印度的茶葉、絲綢、香料、瓷器都過不來了。歐洲人非常驚慌。為了賺錢,他們開啟了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探索了從歐洲繞過非洲到印度的航線,西班牙則進一步向西發現了美洲。

歐洲人開始挖非洲的後院。在紅海,在印度洋,葡萄牙武裝船只橫沖直撞,對真神教船只燒殺搶掠。

當初曾經多次擊敗十字軍的埃及馬穆魯克王朝,這會兒在做啥呢?

說來慚愧,馬穆魯克王朝的將軍們正忙著爭權奪利,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權貴只顧自己的腰包,把持了土地,卻連兵役都不肯服,國家只好另外花錢征兵。財政吃緊,那些修築道路、防止疫病和水利工程等基建項目完全荒廢。

又由於葡萄牙人發現了新航路,印度洋上的商船也被葡萄牙人說搶就搶,導致埃及的商貿收入也大大減少。那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馬穆魯克將軍們面對這種危機,拿不出一點辦法對抗葡萄牙人,只知道“墻外損失墻內補”,進一步對埃及農民敲骨吸髓地壓榨,一副“砍了門板燉母雞”的瘋狂嘴臉。這又反過來造成人民流亡、土地荒蕪。

再這麽下去,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就是遲早“藥丸”的下場。

在16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已經地跨歐亞,威震地中海。當時的帝國素丹賽利姆一世將征服的目光瞄向了埃及,準備把它當做下一道美味的菜肴。

封閉且自大的馬穆魯克將軍們呢,他們覺得自己這幾百年在非洲和西亞也是橫著走的角色,對奧斯曼帝國是一點也不懼:“誰怕誰啊,俺們馬穆魯克砍蒙古人的時候,你們還在吃奶呢!”埃及素丹親率數萬精兵進入敘利亞,要與奧斯曼人決一雌雄。

1516年,兩軍在達比格草原遭遇。強悍的馬穆魯克騎兵們還是用幾百年前的戰術,大家提刀上馬,嗷嗷叫著,潮水般向土耳其人沖去。但見鐵甲如波,刀光如月,想來要不了一時三刻,這些奧斯曼的蠻子還不被砍成肉醬啊?

誰知,土耳其陣中突然騰起陣陣白煙。大炮、火繩槍一起開火,金屬彈丸雷霆一般,迎著馬穆魯克騎兵劈面打來。轉眼間,戰場上人仰馬翻、血肉橫飛。

馬穆魯克勇士們這才曉得,原來過了幾百年,打仗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光憑他們過去那一套策馬揚刀的戰法,上了戰場就是給人隨意屠宰的下場。可惜這會兒明白得太晚了。一仗下來,馬穆魯克軍死傷大半,連素丹也給人砍了腦袋。

第二年,奧斯曼軍攻入埃及開羅,馬穆魯克王朝滅亡。還有馬穆魯克王朝所立的傀儡哈裏發也給賽利姆一世抓了起來。

不知道是不是想存心惡心馬穆魯克人,賽利姆一世沒有殺他,卻把他以“貪汙公款”的罪名判了徒刑。要說這個哈裏發雖然是馬穆魯克的傀儡,被稱為“偽哈裏發”,畢竟是個虛張聲勢的頭銜。如今連這虛張聲勢的頭銜也給奧斯曼人踩扁了。再後來,奧斯曼的素丹自稱為“哈裏發”。奧斯曼王室正式成為真神世界政教合一的大BOSS。

富饒的埃及,自然作了奧斯曼帝國治下的肥牛。奧斯曼帝國有點新興的氣象,把馬穆魯克王朝末年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意整頓了一下,好歹各地的行政、稅收、兵役制度建立起來了,貿易也比改朝換代前要稍有起色。這麽看,埃及被奧斯曼給吞並也未必是壞事。就連馬穆魯克軍人後來也被奧斯曼重新啟用,作為埃及軍隊的中堅力量。

奧斯曼帝國政府將埃及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分給帝國素丹任命的“巴沙”(即素丹在埃及的代理人、埃及省的總督)進行管理,另一部分,大概占埃及土地約三分之二,分配給那些馬木魯克貴族經營。

受封土地的總督或馬木魯克領主,都有權向農民征稅,其中包括勞役、實物和貨幣地租以及其他捐稅。領主向農民收取貨幣地租後,依帝國素丹規定,將一部分收入上繳給總督,總督再將其交給帝國的國庫作為貢賦,其余的收入則歸領主占有。

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實際控制埃及的馬穆魯克將軍們仗著手中的馬刀,繼續割據一方,掠奪民財,甚至屠戮百姓,有時還會欺負奧斯曼派來的總督。而總督呢,只關心上繳的稅款夠不夠,推行包稅人制度,任憑包稅人對百姓橫征暴斂,酷刑威逼。昔日肥得流油的埃及,逐漸又被搞得民不聊生,人口減半,田地荒蕪,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