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告別的時候,他對我說了一個諧音梗

“這鯛魚,應該不是日本進口的。”

“哇?這你都能吃出來。”

“日本北海道附近的鯛魚入口後味甘甜,而這家的卻是平淡,少了一份鮮美。我估計,應該是天津附近養殖的鯛魚。”

“你……你也太厲害了吧!?”

小美人的大眼睛裏閃著光,純真又驚喜,彩瞳片在燈下泛著湛藍色,將所有的傾慕泡在這片海裏。

胡哥笑了笑,侃侃而談幾句就能被這樣的星星眼追逐,任何男人心中都妥帖,他瞥了遠處的林心姿一眼,笑盈盈看著眼前的小美人:“哪有。我就是對吃的比較感興趣。”

“可我好喜歡吃呀!”小美人拽著胡哥袖子,聲音甜甜:“胡哥你以後多帶我吃好不好?”

小美人叫謝可欣,是應屆新入職的員工。筆試第一的成績考入,面試那天就引起部門轟動,大家紛紛來找林心姿,閑扯幾句,遞上謝可欣照片,接著贊嘆——以後咱部門終於有人可以媲美你的顏值了。

林心姿看到謝可欣的第一眼就不喜歡。那種不喜歡,類似女人撞衫時的煩躁心情,源自追求獨一無二的人類對“同款”憎惡:謝可欣太像自己了。

一樣是皮膚白皙,面容清淡,脖子細長,腰背筆挺。謝可欣更善於示弱,她習慣半擡著頭看人,像是盛夏剝了皮的芒果,汁液甘鮮,絲絲縷縷都是甜。

更令人討厭的是,謝可欣比自己年輕,25歲未到的年紀,連護膚品用的是另一套生產線,抗衰與抗老的分水嶺,是剛剛需要介意的“初老肌”。

更重要的是,她還單身——

曾經熱衷於給林心姿介紹對象的領導們紛紛倒戈,畢竟任審美如何變化,對於相親市場上的女性,“年紀輕”才是唯一的硬通貨。

謝可欣卻一一拒絕所有相親對象。部門領導胡哥問起原因,她漂亮的眸子哀怨看他一眼,再哀嘆一聲:“心有所屬唄。”

那時候的胡哥也心有所屬:

他依然殷勤對待重新恢復單身不久的林心姿。

吃膩了食堂,偶爾部門幾個結伴出去吃飯,他總會落在林心姿身側,將步調調整和她一致。隨口扯幾句時事政治與花邊新聞當做談資,或者新看到的網絡段子逗她開心。

胡哥善於珍惜自己的溫柔,油膩中流露的驕傲忌諱“備胎”二字。他對未在一起的女人付出有限,畢竟在他認為:相戀之前的“付出”只是為了示好,過度的付出只會換來感動。自信的男人相信,吸引力才是開啟一段感情的唯一動力。

但林心姿反饋淡淡:對於吸引力不足的男人,她還是希望對方再表露多一點點的誠意。

兩人僵持。

直到謝可欣的出現打破他們的僵持。

如果將人類也按照動物分類學予以劃分,界、門、綱、目、科、屬,謝可欣與林心姿完全屬於同一“科“的女人:她們美麗且自知美麗,並善於運用自己的美麗。唯一不同的是,林心姿只想仰仗自己的美麗,而謝可欣除了美麗,還擁有魄力——

她自我規定的嫁人年齡與林心姿一致:27歲。時間不短也不長,距離現在2年的時間剛好談一段穩當戀愛。於是她想好了,這段感情不允許錯付,唯一合適的人選,她要迅速敲定,並主動出擊。

比較身家、比較品性、比較靠譜程度、 最後比較結婚可能性……她也差點列了和林心姿一樣的PPT。可她的眼光更實際,家境優渥與細心體貼,在她心裏遠勝過貌比潘安及八塊腹肌。

入職的第一個月, 她就迅速偵查並為自己篩出了最佳人選——

部門領導胡哥年輕有為,還有一手才華,玩轉膠片與光影,攝影水平精湛。當然,有才華的男人她見識過不少,但他的才華卻暗藏不為人知的底蘊:她拼湊他社交賬號中關於家庭與童年的蛛絲馬跡,留意到他的父親早年留洋,之後回國任職於著名外企。母親是大學教授,與父親留洋時相知相守,又是96城堡。 他曾在上海工作幾年,也只有她才會去仔仔細細翻他早年照片中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其中一張露台的視角,幾經確認,那分明就是湯臣一品。

越是有資本的人,越有低調的資格。謝可欣為自己的發現而驚訝,流連於他朋友圈曬出的風景照片,在心裏默默嘆息:

噢!那絕不是油膩,而是獨屬於藝術家的才氣。

女人的直覺準確,胡哥對待林心姿不同尋常,而林心姿卻對他嗤之以鼻。愛情世界是一個循環的鄙視鏈,你不屑一顧的人,或許正被另一個人視若珍寶。

小女生表達愛意的方式簡單又直接:聚餐時胡哥提到的餐廳,她第二天就在大眾點評上標記;胡哥說自己最近在看《平原上的摩西》,她當晚的朋友圈配文就是那本書的經典段落;月底發了工資,她開開心心說要請大家喝奶茶,拿著外賣APP一個個問大家喝什麽,唯獨漏了胡哥。胡哥調侃,“喲,沒我的份?” 謝可欣眨眼:“你不用問也知道,楊枝甘露再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