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狗子狗子(第2/2頁)

想到這裏,林老頭忍不住轉身朝身後的吳氏瞪了一眼,小兒子大孫子,老三就是被老太婆給慣壞的。

吳氏不服氣,哪裏是她慣的,明明是老三自己長歪了好嗎。

對於老頭子翻得白眼,吳氏只當沒瞧見。

只是,老三都喊了半天狗子了,咋還沒見小孫子出來應答一聲啊。

莫非這娃兒今日並沒在家看著柿子,而是偷跑到外頭去玩了?

沒等吳氏放下背簍去後院一探究竟,和小夥伴們在村裏瘋跑了一下午,玩得汗流浹背的林遠槐和林遠柏,很快就上前解了惑:

“三叔,狗子弟弟說了,以後誰都不準再喊他狗子了,要叫他的大名。”

“對對對,狗子弟弟說了,以後誰叫他狗子,他肯定不會應答的。”

說著,林遠柏就學著林遠秋的口氣,把話學了一遍,“只有狗狗生的娃兒才叫狗子呢,我又不是狗生的,叫屁的狗子啊!”

林三柱:“……”

聽著好有道理的樣子。

……

等天快黑時,林大柱和林二柱挑著空筐子回家來了。

今日鎮上賣柿子的人多了起來,最後小半框柿子,他倆走街轉巷兜售了好一會兒才賣完。

“爹,這是今日賣柿子的銀錢,共二百八十六文。”

林大柱邊說邊從胸口掏出一個沉甸甸的布袋遞給了林老頭,“今日賣得有些晚了,我和二弟是搭冬子的牛車回來的。”

除去坐牛車的兩文錢,那就是二百八十四文。

林家沒有分家,所有收入自然都歸公中。

老林頭把錢袋轉遞給劉氏,讓她拿到房裏收好,家中十個湯罐七個蓋,用銀子的地方還多著呢。

眼見天馬上就要冷下來了,老大老二還有老三他們的棉襖早已舊的不成樣子,所以今年賣柿子的銀錢,林老頭準備拿出一部分,先給三個兒子每人做上一件新襖子。

其實家裏人的棉襖都該做新的了,可哪有銀子全給做上啊,也只能先緊著常出門的大老爺們了。

林老頭吸了口旱煙,想了想開口對老大老二道:“明日你倆就歇上一天,我看咱家樹上的柿子至多再賣個三四趟就能完事了。”

林大柱點頭,明日他和二弟就在家幫著收蘿蔔好了。

這時,在灶間做好飯的妯娌三人,端著吃食進來了。

林遠秋伸長脖子瞧了瞧,看到大伯娘二伯娘手裏端的是窩頭和黑面饅頭,而他娘馮氏則捧著一大甕野菜湯。

依舊是老三樣!

林遠秋欲哭無淚,前世美味佳肴的快樂沒有了,他的烤雞烤鴨還有烤腸什麽的,通通一去不復返了。

唉,早知道會有穿越的一日,在前世時,他準得先吃個夠。

和大多數村人一樣,林家是分餐制,按林老頭的意思,這樣把吃食一樣樣分配好了,就不怕你一筷子我一瓢的搶著吃了。

林家共有十七口人,分別是林老頭和吳氏兩口子,然後是大房五口,林大柱和周氏以及兩兒一女。

再是二房的林二柱和劉氏,還有他們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最後是林遠秋所在的三房,三房也是五口人,他爹林三柱,他娘馮氏,以及他和一對雙胞胎妹妹。

這麽多人,一張桌子肯定坐不下,所以每到吃飯時,都是男的一桌,女的一桌。

吳氏負責分配飯菜,家中男人每人兩個窩頭,一個黑面饅頭,再往碗裏舀兩勺菜湯。

女人這邊則是每人一個窩頭,一個黑面饅頭,以及一勺菜湯。

而像林遠秋他們幾個小毛孩兒,就只有一個黑面饅頭和一勺菜湯了。

孫輩裏面,大孫子林遠楓今年十四歲,二孫子林遠松今年十三歲,他們兩人已經能下地幹不少活,也算是家中的主要勞力了,所以他倆分到的飯菜要比林遠秋他們多上一個黑面饅頭。

至於兩個大些的孫女,吳氏拿起竹籮裏最後一個黑面饅頭,從中一分為二的掰開,往她倆碗裏再各分上半個。

就這樣,一頓晚飯就分配完畢了。

而剛剛還裝的滿滿的兩個笸籮,此刻已空空如也,就連陶甕中的野菜湯也都刮的幹幹凈凈。

林遠秋總算明白,為何每頓飯都要參著野菜和黑面吃了。

不然每天如此驚人的糧食消耗量,家中的糧食指定吃不到接趟的時候。

農家人吃飯沒這麽多講究,那什麽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在鄉下地方根本不適用。

林遠秋邊嚼饅頭邊豎著耳朵聽大人們的談話,這是目前他了解這個世界的最好途徑。

只聽一旁的林大柱,邊嚼饅頭邊與林老頭說起方才他在牛車上聽到的事。

“爹,林冬說咱們族學的夫子已經請好了,是鎮上的一個老童生,聽說再過上十來天,就可以領著孩子去族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