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村人八卦(第2/3頁)

論家境,這妯娌倆完全沒得比好嗎。

胖臉婦人反駁,“吳氏不也有孫子在念書嗎,對了對了,去年她家那個小孫子不還得了族裏獎的一卷紙嗎?”

“難道你忘了咱們族長先前說的話了?族長不是說,族裏不管誰家娃兒,至多給念三年族學,三年之後要還想再繼續念,就得自己想法子去鎮上學堂,那裏的束脩可不便宜,就吳氏他們家,哪裏能負擔的起!”

一聽這話,這下胖臉婦人不吭聲了,確實,就吳氏這家境,哪裏供得起讀書的人,到時肯定不會再讓孫子念下去了。

不過都說輸人不輸陣,胖臉婦人雖無話辯駁,可白眼卻是翻了不少。

同坐在一起的幾個婦人,生怕她倆掐起架來,忙開口笑道,“我說這整個正月都沒怎麽瞧見她家三個兒媳出門,合著都跟自家男人窩在炕上生娃啊,這不,全都懷上了!”

眾人一聽,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而此刻,在家裏整理著繡品的妯娌三人,並不知道自己已成了村裏人的八卦對象,更不知道她們已經被村人傳成了半老徐娘式的孕婦。

此時的三人正樂滋滋的數著做好的繡品,心情激動呢。

筆袋五十六只,扇套六十二個,荷包三十五個,錢袋四十六只,還有三十二張帕子和三十雙鞋墊。

四個人,兩個多月時間,終於把這批繡品全都做好了。

馮氏覺得,這次若繡的是帶彩的花樣,她們肯定沒有這麽快的速度完工,畢竟配色換線都得花上不少時間,所以,馮氏認為,要是這次銷路不錯的話,那麽她們肯定還會繼續做下去的。

“三弟妹,咱們這些繡品還是送到金氏繡坊嗎?”

周氏問出了劉氏也想問的問題。

馮氏搖頭,“這我倒不太清楚,聽相公說了,他已經想好了要把繡品送去哪裏了,還說要是沒能成的話,到時再送到繡坊也不遲。”

周氏和劉氏一聽,心裏倒是生出了期盼,盼著小叔子說的那個地方能成,畢竟,兄弟三人中,就數小叔子的頭腦活絡,他能想到的地方,指定比繡坊更賣得出價錢。

臨近午時,吳氏與幾個小的采菇子回家來了。

林遠槐和林遠柏各自背了個小背簍走在前頭,才進了院門,就大喊著娘親快看娘親快看。

看這開心的模樣,可見今日的收獲肯定不小。

果然,等周氏和劉氏連菇帶筐稱了稱,一個六斤,一個五斤,去掉筐子的重量,兩人采的,合起來有七、八斤。

再稱了稱吳氏,還有春梅春秀摘的,除去背簍的重量,今日三人采了有十來斤。

吳氏去西屋拿了幾個竹匾出來,再把新采的菇子全倒了上去,她準備等曬幹了水份,再拿到鎮上去賣。

這幾日村裏都有去鎮上賣鮮蘑菇的人,賣的人多了,價格肯定爛大街,來回牛車錢還要搭上兩文,吳氏怎麽想,都覺得不劃算,自家還是不去湊這個熱鬧了。

……

下學回家的林遠秋,幾乎與老林頭幾人同時進的院門,看到他們扛著鋤頭,都是一副筋疲力盡的樣子,林遠秋實在難以想象,若是十幾畝地全都挖下來後,家裏人會累成什麽模樣。

要知道,這可是一萬多個平方呢。

昨日吃晚飯時,他聽到林大柱說已挖好了五畝地,聽他的意思,剩下的田地,最起碼還得挖上半個來月,林遠秋也終於明白,為啥家裏要提早這麽多天開始翻地了,想來是擔心不早點動工,到時就要趕不上播種的時間了吧。

想到晚上睡覺時,林三柱時不時往腰上捶幾下的動作,林遠秋心裏不是滋味。

說來說去,還是因為家裏實在太窮了,否則,他們完全可以像其他村人那樣,租牛犁地,這樣速度快,又不累人。

可怎麽辦呢,他一個一米都未出頭的小毛孩,此時啥啥都幫不上忙啊。

林遠秋覺得,這會兒他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努力讀書,用心讀書,爭取早些在學業上有所成,這樣才能讓家人早日擺脫貧困。

這樣想著,林遠秋快步回了房,他想趁著晚飯前的這一段時間,再看一會兒書,特別是王夫子的那本《大學》,林遠秋看的正是入迷的時候。

晚飯後,林大柱兄弟三人都去了正房,妯娌三人也在,既然繡品都已做好,接下來就該商議如何送鎮上賣的事了。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光棍,一句話,讓他們出力沒話說,至於繡品怎麽賣,還是全權交給三弟吧,既然做這批繡活是三弟提的議,想來他心裏早有主意才是。

周氏和劉氏也是這樣的想法,做買賣的事她們壓根就不懂,還是不要瞎參合的好。

馮氏更是沒意見,在她眼裏,就沒有比她相公更聰明的人了。

哦,不對,除了她的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