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去縣城(第2/3頁)

只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有些東西必須得經過時間的積澱,唯一可能的捷徑,怕只有多寫多練多花時間了。

而現下,林遠秋覺得,自己能將字寫得工整清楚,就是好的。

如今他們已學到了《論語》的顏淵篇,說起來進程也算蠻快的了。

林遠秋也算摸到了王夫子的教學步驟,應該是先帶著大家把四書全部簡略的瀏覽一遍,而後再一篇篇深入講解。

林遠秋特地準備了一本課堂筆記,為的就是記下文章中詞句的釋義。

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下課堂筆記之後,自己在家研讀起來,就方便了許多。

等抽了空,林遠秋準備好好理一理前世好的學習方法,都說好的學習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完全可以把好的方法用到學習中來。

翻到論語顏淵篇,仔細把文章看過一遍後,林遠秋就蘸墨提筆,一字一句寫了起來。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書寫時,林遠秋特意沒再去看書,他想試著能不能把整篇文章默寫下來。

只可惜有些繁體字自己還是缺少了熟悉,沒等一張毛邊紙寫完,林遠秋就被“賓”字給卡住了。

前世他寫書法時,雖用的也是繁體,可這個“賓”字在詩詞中的出現率實在太低,所以這會兒有些記不起來,

林遠秋仔細回想了一遍,他記得“賓”字的中間位置好像是個“少”來著,對,應該就是少了一點的“少”字,然後少字的下面,是個繁體的“貝”字。

按著記憶,林遠秋終於把字給寫了出來,而後照著書本對了一遍,嗯,自己沒有寫錯。

……

到了十月,柿子熟了,小高山的村民又開始日日忙於摘柿子,賣柿子。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隔三差五挑著柿子去鎮上販賣。

之所以會隔三差五的去,實在是因為家裏的新鮮柿子本就不多,若是天天都去的話,不出三天,肯定就全賣光光了。

這不,兩兄弟還一改先前不搭牛車的習慣,特地等著人最多的時候,大模大樣的挑著柿子出了門,而後把柿子筐往牛車上一放。

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有個他們家今年也賣過柿子的印象。

這麽做也是實在沒辦法,不然全村人都會納悶,今年你們家怎麽一個柿子都不賣啦?

還有,你們家的柿子呢?

所以,沒法子,該造的假象必須得造。

這不,後院的那幾棵柿子樹,在摘柿子做柿餅時,老林頭特地讓留下樹頂的那些柿子,這樣遠遠望過來,他家的柿子樹看著才不會光禿禿的,引起旁人的注意。

今年後山的野柿子,除了長在樹頂實在太高的那些,其他的基本都被林遠楓和林遠松摘回了家。

正因為如此,所以這會兒,老林頭家的柿餅用“餅滿為患”來形容都不為過。

這幾日,除了周氏妯娌三人依舊做著繡活,如今家裏其他人,都在忙著翻曬柿餅呢。

之所以要這麽做,還是擔心柿餅存的時間太久,怕長出綠毛來,好在這樣的情況是有,不過沒發現幾個。

對於怎麽賣柿子,家裏已經商量好了,是老林頭拿的主意,決定還是直接拿到縣城去賣。

這樣做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在縣城基本不會碰到熟人,再則,自家這麽多柿餅,鎮上的點心鋪子肯定吃不下。

直接把柿餅賣給點心鋪子,是林三柱拿的主意,用他的話說,那就是這種吃食,也只能在點心鋪子才賣得出它的身價,不然布袋口打開,人往西市一蹲,怎麽看怎麽埋汰。

到時就是再好吃的東西,也賣不出價格來。

大家一聽,覺得實在有理,於是賣柿子的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十月二十八這日,天才破曉,就見有一輛馬車駛進了村,而後直接在村西頭的老林頭家停了下來。

很快,從馬車廂裏跳下一個人來,正是林三柱,為了雇馬車,昨晚他特地歇在了鎮上。

而聽到馬蹄聲的林大柱,很快打開了院門,緊接著,一個個裝的滿滿的布袋被林二柱、林遠楓、林遠松,還有老林頭,給搬了出來,林三柱也跑去幫忙。

一刻鐘後,馬車掉頭出了村,車廂裏除了裝著的十幾袋柿餅,還有林大柱林二柱,以及林三柱,頭一趟去縣城賣柿餅,兄弟三人決定一起去,這樣相互之間也好有個照應。

馬車路過村口時,林冬的牛車還沒出發,車上正坐著幾位準備去鎮上的村人。

看到馬車過來,眾人都有些好奇,剛剛看到馬車進村時,他們就想看看是誰來著,可惜馬車跑的太快,他們啥都沒瞧見。

這會兒,車上裝著好幾百斤的柿餅,加之村路有些坑窪,馬車的速度自然慢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