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府學(第3/3頁)

換上幹凈的衣衫,林遠秋把發髻解開後重新束上,檢查沒有披著的碎發後,就擡腿去了飯堂。

早飯有饅頭,包子,小菜,還有米粥。雖饅頭和包子都是參了豆面做的,可這樣的夥食也算很不錯的了。

許是開始長個子的緣故,林遠秋已進入到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階段。

這不,早上的這頓,他一共吃了兩個饅頭兩個包子外加兩碗米粥,在住宿的一眾學子當中,算是挺能吃的一個了。

好在飯堂裏的幾個廚子都是過來人,是以對林遠秋的大胃口並沒過多的關注,對他們來說,只要不浪費吃食就行。

每日辰時一刻正式上課,一般林遠秋都會提早一刻鐘過去,這樣等他備好筆墨後,正好夫子開始上課。

為了記錄夫子課堂中講解釋義的部分,林遠秋還特地釘了一本課堂筆記出來。

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不論在現代還是古代,都絕對適用的。

整個府學有教諭十二人,加上學正和訓導,一共有二十來人。

教諭們教學的內容有雜文、經義、律法、策論、詩賦,還有算學。

其中除了算學和律法是新增的科目外,其他幾門在私塾時就已經在學了。

不過林遠秋知道,雖所學內容一樣,可夫子與夫子之間的見解肯定是不一樣的。四書五經與答案唯一性的算學不同,每個人對文章的學說不一,觀點自然也就不一樣。

而對於林遠秋來說,現下要做的,則是“取眾家之長,補己之短”,在林遠秋看來,跟著不同風格的老師學習,就能汲取他們身上不同的亮點,這樣自己的學識才會更充盈。

今日是黃教諭的經義課,等到了班舍後,林遠秋就從書箱裏把《尚書》拿了出來。

上回教諭講到了蔡仲之命篇,想來今日該學多方篇了。

林遠秋打開書冊,翻到尚書多方篇,開始一字一句讀了起來:

“惟五月,丁亥,王來自奄,至於宗周,周公曰,王若曰,猷!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我惟大降爾命,爾罔不知。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於祀,惟帝降格於夏……”

等林遠秋把整篇文章讀完,陸續就有同窗過來了,大家相互打過招呼後,就和林遠秋一樣,很快翻開書冊念了起來。

想來大家已經非常了解黃教諭最愛抽背的性子,雖在坐的眾人,就沒有不會背的,可要是萬一呢,所以還是多念上幾遍才能放心。

上午半天上課,下午半日則由著學生們自己計劃了,可以上街,可以聚在一起討論學識、吟詩作賦,也可以窩在宿舍裏睡大覺,反正一句話,大家自己看著辦。

許是今日黃教諭與眾人提了離秋闈還有三個月的緣故,林遠秋看到,以往座無虛席的守文亭裏,此時正空空如也,想來大家在吃過中飯後,都鉆到宿舍裏用功去了。

八月份的秋闈林遠秋也是準備參加的,考舉人不比考童生和秀才,基本每年都有考試的機會。鄉試每隔三年才一次,錯過了就必須再等三年,所以林遠秋不想放過每一次的考試機會。哪怕考中的希望不大,他也想去試試,就當積累經驗也好。

回房之前,林遠秋先去了一趟門房那裏,方才聽張伯告訴,說有人給他捎了書信過來。

結合現在府試放榜沒多久,林遠秋有預感,寫信之人應該就是周子旭來著。

果然,等他拿到書信後,就看到信封外頭寫著“林兄親啟”四個字。

看這飄逸瀟灑的字體,想來是心情極為激動下寫的,這麽說,周子旭這次府試肯定中榜了。

回到房裏,林遠秋迫不及待把信拆開,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等看到“中榜”以及“第六名”幾個字時,林遠秋心裏是極為高興的。

畢竟以周子旭的學識,這榜早在三年前就該中的。只可惜造化弄人,當時周子旭正準備參加府試時,他風寒未愈的祖母突然病情加重,最後不幸離世。

大景律法,祖母去世,孫輩必須守孝一年,若身為考生,則須守孝期滿方可繼續舉業。

原本大家以為,等一年期滿之後,周子旭定會繼續參加府試,可誰都沒想到,這個孝他一守就是三年。

林遠秋知道,這是一個孫兒對一直疼愛他的祖母的不舍之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