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放榜

感覺才睡了一會兒,林遠秋就聽到了銅鑼聲,這是提醒眾考生要開始發第一場考試的試卷了。

秋闈一共分為三場,每場三天時間,眾考生須得在貢院裏帶上九天,加上八月正是最炎熱的時候,可以說,科舉考試中,最艱難的一關就是考鄉試了。

等林遠秋把隔板放回原位,發卷官兩人一組,挑著擔子就過來了。

兩只竹筐裏,一邊是一摞摞碼放整齊的卷子,另一只筐裏是整疊的草稿紙。隨著擔子的移動,發卷官挨個給每位考生把卷子和草稿紙遞了過來。

接過之後,林遠秋並沒急著把卷子打開,而是先從考籃裏把一應物什拿了出來,然後往硯台加水磨墨。

這是考前必做事宜,如此可避免考卷上被沾上墨汁。

等磨好了墨,把硯台挪到右上角的位置,林遠秋才拿起卷筒小心解開。

很快,第一道經義題就映入了他眼簾。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

林遠秋立馬想起這是禮記中的樂記篇,本篇用五音擬喻了音樂與政治的關系,且把“宮”音比作“君”,把“商”音比作“臣”,把“角”音比作“民”,把“徵”音比作“事”,把“羽”音比作“物”。

想來,這題接下來想問的,肯定是那句“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為何意吧?

像這種闡明義理的題目對林遠秋來說,並不難,只要記住了釋義,就能解出其義。而每次夫子講到這些內容時,林遠秋都會用筆墨記錄下來,再加以熟記,所以對經義題,他是不懼的。

心裏想著答題的思路,手裏翻試卷的動作並未停,林遠秋把試卷從頭到尾數了一遍,一共有二十四張。三天時間,相當於每天八張試卷,且第三天酉時就得交卷,可見在時間上還是比較緊的,所以得規劃好了才行。

林遠秋在心裏給自己定了每天的答題量,那就是必須完成八張以上,否則等到了第三天,就會有些忙亂了。

想到這裏,林遠秋也沒耽擱,很快把所有試題都瀏覽了一遍。最後發現,像填空題一類的帖經和墨義沒有了。這場考試除了六道經義題,剩下的就是詩賦和律法,以及三道算術題,算是中規中矩了。

心裏有數之後,林遠秋點出九張試卷,把剩下的小心放到考籃裏,而後拿過草稿紙,準備答題。

不過在此之前,還得在卷頭的位置先填上自己的姓名、籍貫,以及年齡。

等交卷時,收卷官會把這處用紙封上,再在騎縫處按上指印。如此,在出成績之前,不論是謄抄朱卷之人,還是考官們,都不會知道答卷人的姓名籍貫。

填好了籍貫信息,林遠秋便開始在草稿紙上正式答起題來。

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其釋意為有序協調,才能奏出和諧之樂。知曉釋意後,接下來便是闡明義理了。

雖林遠秋已剖析出義理的脈絡,可他知道,越看似簡單的答題,越要仔細對待。再則,此次青陽郡鄉試,赴考學子足有兩千之巨,若想自己的義理能在一眾考生中脫穎而出,須得思路新穎,要寫出新意才行。

想到這裏,林遠秋就用起了最簡單最笨的法子,先提筆把一條條端緒列到了草稿紙上,這樣更方便自己理出新的答題思路來。

等做完三張答卷,已差不多到了午時,該是吃中飯的時候了,林遠秋把試卷收到了考籃裏。而後拿出煤油爐,點上,再從竹筒裏倒出水到小鐵鍋裏,接著小心把鐵鍋架到了煤油爐上。

天熱,水很快就燒開了。

林遠秋把他奶做的炒米拿了出來,往鍋裏抓了兩把後,再放了幾塊兔肉幹進去。

原本這米就是炒熟了的,下到鍋裏後,很快就顆顆飽滿了起來,林遠秋拿著小木勺攪拌,再往鍋裏加了點水,等翻滾開後,就可以吃了。

兔肉幹吸足了米湯汁,嚼著特別的香。剛剛林遠秋特地往鍋裏多放了水,這樣帶著湯汁的泡飯,大熱天的吃起來才舒服呢。

在林遠秋吃飯的時候,就看到有考生往號舍前經過,身後還有衙役跟隨,這樣子應該是去上茅房的。

林遠秋突然想到他們這一排可有三十多間號舍呢,這樣的話,不就等於有三十多名考生要在最西頭那間茅廁解手了?

所以,臨近茅廁的那幾個考生也實在太慘了吧。

想到這裏,林遠秋不免有些慶幸自己還好離的遠,否則這臭氣熏天的,哪還有答題的心思啊。

可讓林遠秋沒想到的是,這樣的慶幸也只堅持到了第三日的早上。

等茅廁裏堆積的“肥料”越來越多後,臭氣終於往整條過道上散發,加之蒸籠般的暑氣,讓處在中間位置的林遠秋也聞到了刺鼻的臭味。

特別是在他憋不住去了一趟茅房後,那裝得滿滿的糞桶,讓剛吃了早飯的他實在惡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