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烏靜先生(第2/2頁)

此情此景,林遠秋心中自是萬千感慨。也感嘆古人學習的不易,這不,就為了一個還不知道在哪裏的拜師機會,大家已差不多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

不說旁人,他自己也是如此,這會兒已是亥時末,自己不是照樣還未睡覺。

……

到了烏靜先生講學的這日,林遠秋也和其他學子一樣,帶上了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篇策文。

只不過,與旁人不同的是,林遠秋帶上文章的用意比其他人要多上一層。

那就是,哪怕沒被烏靜先生看中,能得到他給自己的文章點評也是受益匪淺的。

禮學堂裏聚滿了人,大家都伸長脖子翹首以盼,林遠秋和周子旭來的遲了,只能坐到最後一排。其實也不能說他倆來得晚了,應該是其他人來得太早才對。

林遠秋和周子旭怎麽也沒想到,好些同窗居然早飯都沒吃,就來這裏占好位置等著了。

唉,只能說他倆還是太嫩了點啊。

約摸過了一刻鐘,就見幾個教諭陪同一位瘦小的老者走了進來。

林遠秋看到,那老者雖兩鬢斑白,可整個人卻是精神抖擻。從黃教諭幾人對其的敬重程度,可見這人應該就是烏靜先生了。

眾學子忙起身行禮,平日裏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如今終於見到了真人,大家心裏自是按捺不住的興奮。

烏靜先生也沒耽擱,抿上一口茶後,就開始了今日的講學。

到底是滿腹經綸之人,哪怕只是一個最是尋常的《大學》開篇,也能讓烏靜先生引經據典,條理清晰的說出不一樣的見解來。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知鳥乎?”

“曾子有雲,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林遠秋跟周子旭坐得遠,是以,哪怕兩人把手舉的再高,也沒輪到答上一題。

一番講學結束,烏靜先生喝了一口茶,接著起身走下講台,隨後在林遠秋和周子旭的驚詫目光中,把兩人手裏的文章接了過去。

方才自己提問時,就見兩人把手舉得老高了。觀他倆至多十二、三歲的年紀,都還只是小孩子呢,這會兒自己若再不把他們的文章接過來,想來會哭鼻子也說不定。

烏靜先生如是想著。

而林遠秋和周子旭,幸福來的太突然,讓兩人都有些受寵若驚。

此刻見烏靜先生已攤開文章看了起來,兩人忙從座位上站起,而後垂手恭立,準備凝神聆聽。

其他學子自是滿眼的艷羨,就連黃教諭幾人,也對烏靜先生方才的舉動有些驚訝,只以為林遠秋和周子旭這是有幸入了先生的眼。

而翻著文章細看的烏靜先生,此時心裏想的卻是,原以為二人小小年紀就已然中了秀才,想必在時務實事上定有不俗的見解才是,現下看來,是自己想當然了。

特別是其中一篇,通文看下來,除去生花的妙筆,就沒見有幾處實質性的東西。

烏靜先生只以為林遠秋在文筆上的過多描補,實質是為了掩蓋自己見識上的不足。

他平素最不喜投機取巧之人,看到這樣的文章後,已自動把林遠秋劃分到投機鉆營一列了。

莫說目前自己暫沒有收徒的打算,真要是有,這樣的學生,肯定也是不要的。

若林遠秋知道,自己絞盡腦汁在文筆上花的努力,會被烏靜先生誤會成投機取巧的話,想來定是欲哭無淚的。

考慮到兩人的年歲,烏靜先生沒當場給出評語,只提筆在文章末尾寫下了批語,算是與人留了臉面。

等林遠秋雙手接過文章時,總覺得瘦小老頭看著他的眼神有些奇怪,讓自己有種小小年紀就不學好的錯覺。

正因為這個眼神,使得林遠秋沒敢當場去看批語。

而一旁的周子旭,已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文章翻至最後一頁,可等他看到上頭寫著泛泛而談四個字時,眼淚差點都飚了出來。

林遠秋也看到這四個剜心的字了,只得拍了拍周子旭的肩膀,以示安慰。

哪知等林遠秋回到宿舍打開自己的文章時,發現他才是最需要被安慰的那個。

只見文章末尾出,正龍飛鳳舞的寫著:多下苦功,投機取巧要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