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計劃(第2/3頁)

不過林遠秋覺得,自己和周子旭之所以能把秦大人所教的學識,快速裝進腦裏,應該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一對二的教學方式,

一個老師面對兩個學生,直接近距離的耳提面命,這樣的教學成效,與一個老師需面對整班學生肯定是不一樣的。

……

今日也是有些巧,在林遠秋和周子旭回到國子監時,正好在大門口碰到陳玉堂和劉青安,與他倆一起的,還有另外幾個廣業堂的學子。

如今正是草長鶯飛,最適宜作詩賞景的時節,這些時日,國子監裏有好多學子都會相邀著去賞景吟詩,想來陳玉堂他們正是剛開完詩會回來。

都是廣業堂的同窗,相互之間自然是認識的,打過招呼後,林遠秋就聽眾人說起了月末的小考。

凡國子監的學子,每年都有五場考試要參加,分別是四次小考和年終的一次末考。

小考每三個月考上一回,考試的內容除了《景大誥》,還有策文和詩賦,以及雜文來著。

而每次考出的成績,助教們都會按照得分的高低排出名次,然後把卷子貼到辟雍堂東面的告示欄裏,以供眾學子寓目。

所以,雖小考不如末考來得首要,可關乎到臉皮的事,大家怎可能不上心呢。

陳玉堂走了過來,待與林遠秋和周子旭並排後,便開口問道,“林兄,周兄,再有半個月就到了小考的時候,不知你倆準備的如何了?”

周子旭答道,“這幾日都有看書,不敢等閑視之。”

林遠秋也一樣,“自是不敢掉以輕心的。”

林遠秋說的可是實話,小考的成績可是關乎著年尾的末考總分呢。

他還記得來國子監前,韓教諭對他們的叮囑,那就是每到年末,助教會給每個學子做出綜合評分,若綜合分數累積三次不合格者,那麽等待他的就只有被國子監退學了。而一年四次的小考分數,有一小部分是要計入綜合分數中的。

而除了不被退學,林遠秋還有另外的期待在裏面,那就是爭取能考出小考前十名的成績。

因為林遠秋還想用印有“國子監”字樣的宣紙,給兩個妹妹抄整套四書五經當陪嫁呢。

雖知道從兩百多名的廣業堂學子中脫穎而出,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可不努力試試,怎麽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呢。

吃過晚飯,林遠秋就開始寫起今日布置的策文題來,中午剛經過秦大人的點撥,這會兒寫文章,正是趁熱打鐵最有效率的時候。

若還有拿不準的地方,林遠秋會在疑難之處做了記號,這樣等自己下次再去秦府時,就可以讓秦大人幫著梳理解惑了。

等把兩篇策文寫好已是亥時末,已經很晚了,想到明日自己說不定有好些事要忙,林遠秋便沒耽擱,洗漱過後就上了床。

一夜無夢。

……

今日休沐,林遠秋心中已有了計劃,他準備先去朱掌櫃那兒一趟,除把畫送去,另外就是問一問賣硯台的事。

書箱昨晚就已經收拾好了,不過在出門前,林遠秋特地從論語書中數了五百兩銀票出來。

因著出門早,等到了四寶齋那兒時,朱掌櫃和店夥計也才到書畫鋪子沒一會兒。

看到林遠秋過來,朱掌櫃自是喜不自勝。他還以為這次也會和上次一樣,得等上二十多天才會把畫送過來呢。

而林遠秋,在看到店鋪櫃台上擺著的一只只新硯台時,突然改變了把二手硯台賣給朱掌櫃的想法。

不說那些訂畫的客人只買新硯台,就是把才用過一次的硯台折價幾倍賣出去,林遠秋還真有些不舍得。

所以待會兒若是有合適的鋪子,自己也別猶豫了,幹脆買下來開家賣硯台的店鋪吧。

這次除了定單的十幾幅菩薩畫,林遠秋還帶來七幅寫意山水。

和先前一樣,朱掌櫃把畫作都一一查看過後,就拿出算盤結算起銀錢來。

菩薩畫像十四幅,加上七幅山水圖,結算下來共一百四十兩銀子。

因還要去牙行,所以林遠秋並未多逗留,收好銀票後就告辭離開了。

上次問宅院的賣價時,林遠秋也是打聽過店鋪的價錢的。

京城鋪子的價格分好幾種,若在正大街上的,就相對要貴一些,基本都在三百到四百兩左右,且這樣價格的還只是一個門面而已,要是後頭帶屋宅可住人的,那賣價就得四百兩往上了。

不過正大街上的鋪子基本用於開酒樓和客棧,要不就是茶樓啥的,做小買賣並不合適。何況正大街的鋪子很少會有人拿出來轉賣,所以林遠秋基本不用去考慮。

剩下的就是小街上的鋪子了,就像朱掌櫃的書畫鋪子。京城的店鋪大多都是這一種,賣價大約在二百多兩左右,至於後頭帶院子可以住人的,還要再加上一百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