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置辦嫁妝

林三柱瞪眼,“哪裏故意博名聲了,遠秋你可不是這樣……”

話沒說完,林三柱立馬反應了過來,對啊,若換自己是那些秀才,或是舉人的話,肯定要罵,因為遠秋擋了他們的財路,或者讓他們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的左右為難。

所以,兒子說的沒錯,這事絕不能聲張,否則就會得罪太多的人了。

何況,那何知縣可是給遠秋寫了收據的,且那收據上頭還寫清楚了今日之事,包括轉交捐贈銀、捐贈水田以及宅院的數量,連那些商賈的姓名都一一對應著寫了,有這張收據在手,就可以證明自家兒子沒有收受錢物的事。

這樣,若往後有人提起此事,直接拿出單子就行。

林三柱突然覺得,難怪自家狗子能考中狀元,如此聰慧的腦袋瓜子,怕是沒人能比上吧。

……

而此時的何知縣,也是才反應過來林修撰這樣做的意思。

果然,能考中狀元之人,不論在學識上,還是見識上,都要不凡了許多。

若換作是他,何知縣可以肯定,自己早巴不得大家都知道他的高節清風了,哪還會像林修撰這般先事慮事。

再想到方才林修撰離開時給出的提議。

何知縣忍不住對王縣丞說道,“林大人多謀善慮,前途定不可限量啊!”

王縣丞點頭,可不正是多謀善慮嘛,要是他們按照剛才林大人所提議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辦法去做,想來不出一年,慈幼局就能慢慢緩解衣食難繼的困境了。

剛才林遠秋特地跟何知縣提議:如今有了商賈們捐贈的幾十畝水田,就可以安排年紀大一些的孩子去種地。這樣地裏的收成,就可以解決慈幼局的大部分口糧。再是捐贈的這些錢銀,可以繼續置辦田地,作種糧食之用。最後就是這兩間捐贈的院宅,大可以賣了換成幾間店鋪,然後讓那些孩子們慢慢學著自己開鋪子經營生意,如此,就有了銀錢的進項,那麽慈幼局平時的開銷,包括衣裳這些,都不用再時時刻刻指著縣衙了。

所以,王縣丞覺得自家兒子的這門親,結的實在太明智了。

還有,王縣丞突然福至心靈,等兒子成了親之後,自己要不要讓他直接跟著大舅哥去京城啊,畢竟狀元郎的學識,可比府城的那些教諭,要好上十倍不止。

有身為狀元郎的大舅哥教著,三年後的大比之年,文昌中榜的可能性肯定會大大的增加。

王縣丞是越想越覺得自己這個主意不錯,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兒子兒媳去了京城後,該住在哪裏的問題。

畢竟京城的屋宅可不便宜,想來以林家的境況,林修撰也只能是租宅子居住,若到時租的房子大一些還好,要是太小的話,肯定住不下兒子兒媳一家。

這樣想著,王縣丞就準備下值之後,與家裏人商量商量這事,要是可行的話,就給兒子在京城買間小一點的宅子,若實在不行,就是賃一間先住著也是好的。

總不好太麻煩林修撰。

說來,也是老林頭再三叮囑了家裏,讓他們不要往外說家裏的事。所以這會兒除了周家,並沒人知道他們家在京城置辦了大宅院的事,包括莊子和店鋪,都是沒有人知道的。

……

何知縣向來是個辦事利落的,不出半日,就讓主簿把所收的捐贈,全部記到了慈幼局的賬上。

且受林修撰的影響,何知縣也很快開動了自己的腦筋,結果不到一日,還真讓他想出一個好法子來。

哈哈,果然沒有不聰明的人,只有懶惰的人。

何知縣簡直對自己佩服的不行。

而他的這個好法子就是“帶動”,至於帶動什麽,當然是捐贈了。

何知縣讓手下去木匠鋪定制了十二塊牌匾,每塊牌匾上,都刻著大大的“積善之家”四個字,然後屬上周善縣縣衙之名,最後再讓官差們敲鑼打鼓地送往各家。

那些商賈們在收到牌匾後,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得了何知縣交代的官差們,很快就說了林狀元替他們轉交捐贈銀的事,這下眾商賈才明白是怎麽一回事,原來林狀元並沒收他們送的禮,而是拿著這些,替他們博了個好名聲。

只不過這會兒並沒人說出實際情況,不然不就把大榮耀往外推了嗎。

反正他們心裏都記著林狀元的好呢。

而其他富戶在聽到,原來這些人給慈幼局捐贈了錢銀,所以知縣大人才嘉獎給他們後,忙也拿上銀錢跑縣衙去了。

笑話,幾十兩銀子就能得這樣的好名聲,傻子才不幹呢。

這樣的結果就是,連著好一段時候,縣衙門口都有拿著錢銀過來捐贈的人。

這讓慈幼局的老人和孩子們,很快日子好過了起來。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今日咱們暫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