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舉家進京(一)(第2/3頁)

誰知嫁妝擡進門後,王縣丞驚訝的發現,嫁妝中不但多了一間府城的店鋪和六畝水田,就連壓箱銀都有兩百多兩,另外整套的金頭面有兩副,以及各式布料,這些可都不便宜。

最讓王縣丞感到意外的是,林修撰居然把聖上恩賜的狀元簪花送給妹妹們做了嫁妝,要知道,這可是能當成傳家寶的寶貝啊,沒想到林修撰就這樣給了妹妹。

對了,還有那套印有國子監字樣的四書五經,不說這些紙張的難得,就是手抄這樣一套書,都得費上好些時候,足可見林修撰對兩個妹妹的疼愛。

很快,王縣丞又把思緒轉回到林家捐給族裏的一百多畝水田上,這些水田少說也要八百多兩銀子,看來先前自己對林家的清貧認知,是想當然了。

還有林家和睦和順的家風,也讓王縣丞極為欣賞。

金榜狀元郎,翰林院修撰,所以,王家能結上這門親事,真可是祖宗保佑啊。

……

依照本朝律法,祭田是無須繳納稅賦的,是以往後這一百二十畝水田的糧食收成,可是實打實的都歸林氏族人所有了。

林族長拿著嶄新的水田地契,只差兩眼流出激動的淚來,林氏眾族人往後可是享福了啊。

中午的這頓,王縣丞特地邀幾人到家裏吃飯,並笑道,親家還可以去看看閨女。

林三柱哪裏會推辭,雖春草今年已有十七,可在他這個爹眼裏還是小孩子一個呢。

聽到爹爹和哥哥過來,春草喜不自勝,很快來到了前院,都是家中親人,倒沒啥好忌諱的。

看到小閨女面色紅潤,笑容也是直達眼底的,林三柱便知道女兒在婆家過得不錯,並沒有被欺負的地方。

等吃好了中飯,又坐著喝了幾盞茶,一看時辰,已是未時,若再不啟程,怕回到小高山村時,天都要黑了,遂幾人也沒耽擱,與王縣丞告辭後,就坐上馬車回家了。

……

很快到了請狀元宴的日子。

與以往只有族人參加不同,這次的酒席整個小高山的村民都來了。

近八十桌的酒席,家裏肯定擺不下,所以還是跟前幾次一樣,所有席面都擺到了林氏祠堂裏。

林遠秋坐在最上首,同桌的有林族長,幾個族老,周夫子,王夫子,還有林有志。

兩年沒見,林遠秋發現王夫子的頭發已成了花白,就連胡須也白了一半了。

時光如流水,日子過得可真快啊。

看到王夫子,林遠秋不知不覺想起小時候在族學念書的日子,那時自己就小小的一只,用他爹的話說,那就是站直了還沒有桌腿高。

還有周夫子,林遠秋可是清楚記得在私塾的那會兒,周夫子時常會給大家講帖經題。也是在那時,自己才摸索出了答帖經的好方法。

林遠秋覺得,這一路走來,自己雖付出不少的努力和刻苦,可夫子們對他的學習成長,有著添磚加瓦的作用。

吳氏覺得今日的金氏好像格外的熱情,不但主動走過來與她打招呼,還特地挪了凳子過來,然後就是各種的聊天。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雖吳氏心裏對大嫂反感,可人家笑嘻嘻的,自己沒必要做個烏眼雞。

反正過幾日自己一家就要前往京城,下回見面還不知啥時候呢。

另一邊的林金財,此時也和金氏一樣的做法,坐在老林頭的邊上,一副兄弟情深的樣子,原本林金財還想和遠秋侄孫說上幾句的,可幾個族老都在那桌,他還是不過去湊熱鬧了。

想到侄孫若去京城的話,作為爹的三柱,屆時肯定會跟著一起去。所以,林金財覺得,有些話跟林三柱說,效果也是一樣的。

想到這裏,林金財很快擺出一副貼心大伯的模樣,“三柱侄兒啊,你跟遠秋盡管放心去京城就好,你爹跟你娘,還有家裏,大伯都會幫你照料好的。”

體現自己友愛兄弟的話,林金財自然沒有壓低嗓音藏著說。

所以這會兒坐在不遠處的林大柱和林二柱,還有林遠楓和林遠松,以及老林頭,都有些奇怪,難道大伯(大哥)不知曉他們也要一起去京城的嗎?

林三柱突然很想看看大伯目瞪口呆的樣子,便直接道,“多謝大伯的好意,只是不用大伯費心了,再過幾日,我們全家都要搬去京城了。”

啥!

搬去京城?

還是全家?

林金財以為是自己耳朵出了問題,急道,“三柱,剛才你說啥?”

林三柱笑得滿面春風,再次說道,“大伯,侄兒剛才是說,再有十來日,我們二房就要舉家搬去京城享福了……”

自己沒聽錯,是真的要全家搬去京城,林金財只覺雙耳嗡嗡作響,其他話都不太聽的清楚了。

……

“公子,剛剛有好些送禮的人上門來,等把東西放下後,就都離開了。”平安湊到自家公子耳邊,輕聲把方才的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