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售罄(第2/3頁)

所以直到現在,還沒被人認出,這吉祥如意餅其實就是用柿子做成的吧。

……

趁著休沐林遠秋去了一趟秦府。

為了時常能與老師聚一聚,林遠秋特地把休沐調到了和老師同一天。

說來,自從考中進士到翰林院當值開始,他和周子旭很難得有湊到一起去秦府的時候。

加之還有三個月就是會試,林遠秋就更難碰到在國子監忙著備考的周子旭了。

說到考會試,王文昌和春草帶著兒子已回到了京城。

王文昌面色紅潤,看著滿是精神抖擻的模樣,想來於他而言,考中鄉試就是對自己十幾年寒窗的肯定吧。

此次王文昌是帶了府學的貢監生文書過來的。

是以,休整了一日後,他就背著書箱去國子監報到了。

許是嘗到了甜頭,如今府學裏的教諭們,只要本州府有考中舉人的,他們都會把人往國子監送,心裏都期盼著最好能再考出個頭名狀元來。

今日秦遇的心情很是不錯,這會兒見自己學生過來,且還帶來了他愛吃的吉祥如意餅,心裏越發舒朗了。

明知會挨白眼,可林遠秋還是又叮囑了一遍,“老師,每日至多兩個。”

果然,秦遇很快一個白眼翻了過來,“你當老夫是饞貓啊。”

其實說這話時,秦遇是有點心虛的,因為他常有吃著吃著,忍不住又多吃了一個的時候。

怕被自己的學生看出,秦遇忙轉開了話題。

今日他之所以心情好,還是因為遠秋的外放有了眉目的事。昨日午休時,秦遇特地去找了黃尚書。

閑聊中,黃尚書提了一句,安州知府江慶祥不久便要升任巡撫的話。

都說聽話聽音,黃尚書這是告訴他,若無意外,遠秋將會外放到安州任知府吧。

安州靠近江南,雖談不上富庶,可地塊以平原為主,且土壤肥沃,最合適栽種谷物,是以要想做出政績並不難。

只要有了政績,等時局平穩之時,再調回京城就不存在難度。

林遠秋自然也是希望幾年後能夠回京的,畢竟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大宅子,自己的資產都在京城。

對了,還有鈺柔的爹娘和哥哥也在京城呢。

雖得了基本可以確定的準信,可林遠秋並未與家裏人說這事,他覺得還是應該等到最後聖上敲定下來再說。

別到時有了變動,害家裏人白高興一場。

還有,經過林遠秋幾個月的勸說,吳氏和老林頭已改了先前準備跟著去外放的想法。就像小孫子說的,這麽一個大攤子擺著,怎麽走得成。

還有莊子裏的柿子,接下來的幾年,正是賣柿餅掙銀子的好時候,家裏總要有個掌舵的人才行。

至於林三柱和馮氏,林遠秋表示,自己只差口水說幹了。

可每次,爹和娘都是頭搖成了撥浪鼓。

特別是林三柱。

說實話,並不是林遠秋特地誇大自己爹對這個家的作用,而是有些事情,還真的只有他爹有這個能力。

大伯二伯,還有大堂哥和二堂哥,都是偏向老實本分型的。

而三堂哥和四堂哥,雖然機靈,可在處理事情上,都不如他爹來得老道。就比如面對家中的下人,他爹不知從哪裏總結出來的心得,還知道恩威並施。這讓家裏的仆人打心裏對他尊敬。

所以林遠秋是很想他爹留在家裏的。

只是每次與他爹說起家中的情況,以及繡品的生意,還有家裏沒他不行時。他爹不是掉頭就走,就是直接來一句,大不了爹兩地跑就是。

這讓林遠秋一時竟無話以對。

林遠秋不知道的是,在他爹心裏,啥啥都不如他家狗子來得重要。

……

剛進入臘月,林記就開始了吉祥如意餅的買賣。

用林三柱的話說,今年咱們家可有將近三千斤的柿餅呢,不早點開賣的話,屆時辦年貨的時候一過,剩下來咋辦。

正因為氣氛被弄得緊張兮兮,所以等林三柱報出賣價時,吳氏恨不得一巴掌拍了過去,“方才還說不加緊些怕賣不完呢,可你這賣價,不是擺明了趕客人嗎?”

“是啊,三弟,六十文一斤會不會太貴了些,你看,豬肉才十來文呢,咱們這一斤柿餅就將近六斤豬肉了,怕是沒人會買吧。”

老林頭點頭,覺得老大說得很有道理。顯然林二柱還有林遠楓兄弟幾個,也覺得價格有些高了。

而周氏馮氏還有劉氏,以及高翠她們,都飛快做著手裏的繡活,表示不參與。

因著做柿餅,鋪子裏的繡品已有好幾樣缺貨了,她們得趕快補上。

這馬上就要過年了,今年她們依舊盼著婆婆(祖母)的大紅包呢。

林三柱可沒亂開價格,“爹,娘,你們難道忘了,咱家的柿餅,先前給縣城點心鋪子的價格就要三十多文一斤呢,這還只是拿貨價,想來那掌櫃賣四十文一斤是最少的,這幾日兒子去城裏好些糕餅鋪子轉過了,發現稍微新奇一些的點心,賣價就得五十文往上,咱家這柿餅可是獨一份,所以這價格還真心不貴,那隨處可買到的豬肉更是與它比不了。還有,六十文一斤聽著貴,可咱們家這些柿餅全賣光了,也才一百八九十兩銀子,連兩百兩都不到,你們想想看,做這些柿餅,咱們一家人可是忙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呢。還耽擱了做繡品,這些可也得算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