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人口(第2/3頁)

林遠秋擡手,“同知大人和通判大人可在衙署?”

“在的在的!”領頭守衛忙答道,“兩位大人正在內堂。”

林遠秋點頭,隨後跨步進了衙署。

緊隨在他身後的,則是鐘錦安鐘錦華兩兄弟,然後是鐘榮和林三柱,以及林大柱他們。

而聽到守衛來報的嚴同知與賀通判,還有葛使者,三人很快從柬房迎了出來。

葛使者自然是見過林遠秋的,是以這會兒再看到時,莫名就有了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下官見過林大人!”

嚴同知也忙躬身行禮,“下官嚴志開見過知州大人。”

賀通判緊隨其後,“下官賀水亭見過知州大人。”

林遠秋伸手朝兩人虛扶,“不必多禮,本官初來乍到,日後還望兩位大人多多指點。”

“哪裏哪裏,知州大人您客氣了。”

賀通判忙也說道,“大人您客氣了。”

雖認識林修撰,可該走的程序是不可少的。

等幾人到了大堂後,葛使者先是看了吏部的委任狀,上頭記載著林遠秋的基本信息,如對身高、體態、五官等部位的描述。

核對無誤後,葛使者很快就把自己攜帶的一半魚符拿了出來。

見狀,林遠秋也從魚袋裏拿出另一半,待兩塊魚符合在一起,正是一條完完整整的銀鯉魚。

葛使者把兩塊魚符收了回來,算是已經完成了驗明真身的程序。

嚴同知和賀通判拿出各自代持的兵符,既然知州大人已上任,他們自然要把兵符交到知州大人手上。

兵符和魚符一樣,也是兩個半塊,與軍營一整只老虎的虎符不同,各地知州所持的兵符,合在一起是個虎頭的模樣,虎頭上還刻了代表各自州府的符節文。

林遠秋把兵符接過,而後從平安手裏拿過裝著官印的木匣,隨後高舉著,面朝京城方向跪下,高聲道,“蒙聖上垂愛,微臣定當盡心盡力,為永寧州百姓謀福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既已完成了差事,葛使者準備今日就離開永寧回京去了,他笑著朝林遠秋作揖道,“下官差事已成,今日便要啟程回京,就此與林大人別過,願林大人大展鴻圖、遂心如意!”

林遠秋拱手回禮,“有勞葛大人了。”

送葛使者離開後,林遠秋沒再耽擱,現下已快午時,他想趁著回驛站吃中飯之前,先去衙署後院看看,若不用大收拾,林遠秋準備今天就搬過來住。

聽林大人要去後衙,嚴、賀兩人忙在前頭引路,兩個人邊走邊還做著介紹,“衙署前堂辦理公務,兩邊側院為六房所在,再往後便是大人的住處。”

所謂的六房,其實就是比照朝廷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設立的小六房。

林遠秋看到,除了六房外,衙署內還設有糧房、鹽房、庫房、招房、柬房以及承發、戶總、科稅、河道等十房。

這是州府才有的配置,與剛剛的六房加在一起,共有十六房,也就是十六個部門。

看到知州大人過來,各房書吏忙出來行禮,林遠秋大致算了一下書吏的人數,約摸三十人左右,再加上衙役,禁卒,庫卒,還有馬夫,燈夫這些。對了,還有城門守衛,如此算來,整個衙署的供職之人將近二百了。

這可是二百人啊,單是每個月的俸祿都是一大筆支出了吧。雖朝廷給發俸祿,可那也只是一小部分,衙署自聘人員的俸祿都不算在內的。

再想到郊外兵營還有兩千多的兵衛,林遠秋忍不住朝嚴同知和賀通判看去,他個子高,正好能清楚看到兩人帽沿處露出的縷縷白發。

所以,他倆的這些白發,總不會因為衙門的事太過憂心,才長出來的吧?

……

衙署後院共有三進,每進都有北正屋三間和東西廂房四間。且在第二進的西邊院墻處,還有一扇月洞門開著,穿過月洞門,就看到裏面是個大花園,只不過,這個時間的塞北,還未有可觀賞的花。

繞過花園往西,又是一進四合院,也有坐北朝南的正屋三間,東西各四間廂房。

這麽多間屋舍,住下他們一家肯定沒問題。林三柱看到,所有房間的窗戶紙都是新換的,再看不論是炕上還是地下,都是幹幹凈凈的,顯然所有房間都已打掃過了。

如此,待會兒他們搬進來時,只需稍微整理一下便可。

在離開衙署時,林遠秋向同知大人問了自己最關心的事,那就是永寧城內共有多少百姓。

多少百姓?

嚴同知沒想知州大人突然會問起這個,不過這問題他是最清楚不過,“稟大人,永寧城內共有百姓三千多。”

才三千多,難怪城內看著冷冷清清的。

想了想,林遠秋又問,“咱們整個永寧州共有多少百姓?”

聽到問整個永寧州的人數,嚴同知也是不假思索,答道,“四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