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才子就是最讓佳人傾慕的那個(第2/2頁)

和平京那種時不時給體制內單位發演出贈票,隨手拿給家裏孩子大媽去看熱鬧還不一樣,人家這邊是真的帶著欣賞藝術的態度,甚至多半還帶著批判的眼光。

我們愛美麗看大國風範的文化瑰寶,怎麽會讓一個華人來編撰劇本,還監制、還導演!

懂得我們的傳統價值觀,語言魅力嗎?

必須挑刺!

所以林肯中心經驗還是豐富,先通過這樣的內部演出測試下業界反應。

唯有荊小強坦坦蕩蕩的斜眼面對,跟著林肯中心的大佬,歌劇院的CEO、藝術總監之類笑迎八方客,最陰陽怪氣的那幾位,這劇本不是你們幾個反反復復改了兩三年才捏把出來,一直拖到了零幾年才搞定嗎。

其實就是沒拿到這個殊榮機會,心裏酸溜溜罷了。

莫塞婭的公主身份哪怕只是個中東小國,那也是公主,也屬於王室俱樂部成員,各位也得恭恭敬敬禮貌問候。

她就打扮漂亮了,明顯帶有民族風情的淡紫色長袍禮服,遮得嚴嚴實實又充滿設計時尚感的飄逸。

還帶著起碼成熟二十歲的同色包頭巾,碩大金片配珍珠耳環,彬彬有禮的沉著面對。

比荊小強認真多了。

荊小強本來是漫不經心的擺出才子傲嬌姿態,無意中瞥到她專心面對的樣子,才收斂起正式些。

最後跟大佬們一起坐在最前排,聽大都會歌劇院的藝術總監,表達了林肯中心在千禧年之際,希望通過三部現代歌劇,三場現代交響樂,三場現代舞,總結過去的一個世紀,總結這一個世紀裏全世界的藝術核心。

嘖嘖,這是多大的口氣。

把花旗人民那種花旗即世界,薪鄉即世界中心的主(mu)人(kong)翁(yi)精(qie)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也就把荊小強這出劇的地位擡高了,甚至他來自亞洲都更證明了世界人民心向花旗,積極學習天朝文化景仰自由國度嘛。

簡短的開場白,其實是告訴各位這劇不是簡單的一部戲,背後有很大的文化引領意義。

要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待。

這個大方略,林肯中心作為花旗文化標杆肯定在臨近世紀末已經提出了輪廓,只是各方藝術家、編劇、創作還沒來得及跟上,居然被荊小強搶了個頭彩!

估計那幾位在薪鄉很有名氣的劇作家,腸子都悔青了,怎麽一不小心就冒出來這麽個愣頭青呢?

一定要抨擊!

話不多說,藝術總監退場後,帷幕徐徐拉開。

這部小說作品有個最大特點,是用第一人稱講述我有個朋友,並且一直參與朋友這個故事的奇妙視角。

於是創造出了“我既是旁觀者清亦是當局者迷”(I was within and without.)的藝術角度。

觀眾們也就有了穿行在故事裏的神奇代入感,還不像其他故事那樣動不動就代入男主角,而是旁觀者角度。

但這種復雜的敘事者也進入故事,在短短的舞台劇上就很難體現,撇開又少了這部文學名著的特色。

算是編劇開門就得遇見的大難題。

可這裏,黑漆漆的舞台上,突然打下來一束光,照亮了站在舞台中央的作者,標準的花旗文化人打扮,黑白三接頭皮鞋,米色西裝背心苦惱狀,天空慢慢飄下來無數稿紙……

光是這麽個開場白,就把復雜的結構交代清楚,整個故事是這個角色自己寫出來出來的。

而且馬上就開始在飄飄揚揚的“稿紙雨”中唱起我有一個朋友……

這時候後面的光影才慢慢呈現,整體氛圍是上半世紀二十年代那種紙醉金迷宴會風,色彩各異的晚禮裙女舞者都是那種復古貼花盤頭,男人則是油頭粉面的西裝或者背帶褲。

光怪陸離的大蕭條之前最醉生夢死的那種恣意奔放,在短短一分鐘不到裏面就呈現出背景……

而真正的背景板則是全新的超大顯示屏幕,逐漸亮起長島富人區能夠眺望的夕陽美景。

在這樣極致浪漫的背景下,奢華迷離的派對香風麗影,整個故事的愛恨情仇才徐徐道來。

全場所有的業內人士、媒體記者、評論家、劇作家全都目瞪口呆,還能這麽演嗎?

靠著精妙的編排濃縮緊湊,超越時代的設備恰到好處。

營造出前所未見的大氣磅礴,把那種浮誇風演繹成了史詩感!

真不愧為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