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2章、非著名工具人荊小強(第2/3頁)

就是親眼看安寧的電影組合拳,在內地打得一片眾口交贊!

《當幸福來敲門》不是搶了八月的暑期档麽,拿下這年頭極為罕見的過億票房,上次可是《太平輪》和《贖罪》才達到過!

安寧的首次“導演”作品就能取得如此亮眼成績,也怪不得她頗有些趾高氣揚,敢從陸曦那直接搶荊小強回家去造娃。

緊接著九月底開始《放牛班的春天》。

汪志文“自導自演”,荊小強編劇,他還在裏面客串了著名音樂家的角色呢。

自然引得觀眾們好奇觀影。

看“著名音樂家”榮歸故裏,卻追憶當年那個啟發他歌唱天賦的下鄉老師。

當時汪志文拍這戲的時候,荊小強就已經有點教學片的眉目,但人家導演他也不過多指手畫腳。

於是整部戲更多展現的是這幫放牛班的孩子,人人都覺得他們沒什麽出息,卻在音樂的感召下大多數人有了跟其他班同學不太一樣的人生命運。

從這個角度來說,《放牛班的春天》命題更深遠。

套用九十年代右岸有個著名的琴行廣告語“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學過音樂的孩子真好像打開了鑒賞力的門窗,總能在另一個維度去欣賞感悟人生。

汪志文主演的那位破破爛爛下鄉音樂老師,整個人生都應該算是失敗,但他卻在音樂的撫慰下永遠都保持樂觀。

不得不說汪志文的台詞功底的確深厚,用他那種帶著濃厚混響的嗓音深情的對孩子們悉心教導:“世事不能說死,有些事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這是對大時代下,所有知識分子的撫慰。

在這個全社會都一切向錢看,不管做什麽,能賺到錢才是好人的劇變時代,越是讀過書的人可能越難轉彎。

對他這句話共鳴極了。

汪志文自從紅了電視劇以後,就一直想在自己的作品裏面加深度,而不僅僅是情呀愛的口水劇。

這部跟孩子們一起高聲歌唱的電影,終於讓他圓夢,他自己整個表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把那種懷才不遇,卻沒有自怨自艾,頗有些苦中作樂的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獲得社會上一致好評!

再創票房新高!

接近1.5億!

可這還沒完,十一月底,老張導演,程道明主演,還是荊小強編劇的《步履不停》壓軸上映。

恰恰就等到了年底,國內習慣性的距離春節回家還有個多月的時候。

這部講述回家的電影,被譽為98年荊小強三部曲的最後章。

恰好三部電影在文藝性上的深度,也是一步一個台階,從最基本質樸的熱血推銷員灌雞湯,到探討人生有無數可能性,再到這樣非常細膩的家庭關系工筆描繪。

老張顯然也非常非常推崇這種安靜細膩的鏡頭語言。

輔以他已經名震海內外的色彩感,讓整部戲的觀感漂亮得不像是內地拍的片。

因為前面兩部電影的影響,更有老張奧斯卡金獎導演的加成,從上映開始就各種票房追捧。

實際上看起來可能更燒腦更需要理解能力,但光憑著色彩畫面的好看,也讓所有人都有種文藝片的高雅觀感。

輕而易舉的獲得了年度最高票房紀錄!

在電影院屏幕數沒那麽多,票價也沒那麽高的98年,居然賣出了1.8億票房!

三部電影一起拿下4.3億元!

幾乎等於整個年度所有電影總票房的三分之一!

甚至連今年引進的好萊塢大片,都沒能勝過這三部戲的任一。

因為這個年度本來應該沖擊全球票房第一的《泰坦尼克》沒了,山中也就沒了老虎。

而被譽為賀歲片之王的那位,去年底剛抖摟出來的開門紅,才3600萬票房就已經是去年國產片之首,當時被吹得天花亂墜。

當時還隱隱然有種能跟老張掰腕子的市場美譽度。

卻沒想到才一年,就被拉開巨大的鴻溝。

更讓他今年的賀歲片一比之下,品位差了不少。

所以說真不是觀眾的口味在脅迫創作者只能低俗奪眼球,而是到底能給觀眾展現什麽來打動內心。

觀眾仿佛是被幸福來敲門那比較容易感染的父子情深吸引,接著被更美好更歡笑的放牛班淘氣孩子和老師的執著專注打動,最後耐住性子跟隨老張緩緩的旁觀了外出打工的孩子回家一天記事。

就那種仿佛隔著玻璃看了人家故事的欲說還休,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淡淡哀愁。

竟然讓這個春節,大城市的返鄉年味兒都濃了許多。

好些多年都沒回家探親的城市打工人,都拖家帶口的回去看爸媽。

甚至連春晚都出現了這個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