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相約(第4/5頁)

所謂三來一補,是指外商港商提供設備、材料和設計,並負責外銷渠道,大陸只負責廠房和勞動力,換句話說,就是外商港商借用中國大陸廉價的地皮和勞動力做一些加工工作,這樣也好讓當地人掙點工資錢。

當然,因為黃金是屬於重點管制產品,所以外商港商的黃金原料會在嚴格管制下使用,出產的黃金制品都會以外銷的方式出口外國和港澳地區,並不會對國內市場銷售。

當下兩個人這麽聊著,自然有很多話題,霍君宜專長的領域,孟硯青感興趣,而孟硯青的一些見識,也讓霍君宜為之敬服。

說話間,那順義珠寶加工廠到了。

順義位於北京東北了,和懷柔密雲相鄰,依傍著溫榆河,這幾年改革後,順義湧現了一大波加工制造工廠,比如燕京啤酒、二鍋頭和肉聯廠等。

不過這加工廠都位於順義郊區,下了車後,滿目荒涼,只有低矮的廠房在這荒蕪的寒涼中綿延著,空氣中隱隱有幹草和糞便的氣息,幹冷幹冷的。

前幾天下過雪,地上崎嶇濕滑。

霍君宜略猶豫了下,還是伸出手,虛扶著孟硯青:“你小心,這一塊不好走。”

孟硯青笑道:“我知道,謝謝。”

走過那一塊土路後,兩個人進了廠房,因為是珠寶工廠,這裏都是被嚴加盤查的,一系列盤查後,霍君宜帶著孟硯青到了制造車間。

這裏可以說是珠寶薈萃,有白玉,黃玉,翡翠,珊瑚以及水晶等,這些都是加工了要出口國外的。

霍君宜:“我們沒有黃金制品許可證,所以目前集中做各種玉器珠寶。”

孟硯青倒是明白,黃金的開采制作加工以及銷售,全都是由央行來把控的,央行審批並發放許可證相關單位才能有對應的資格,目前取得黃金首飾加工權的只有那麽幾家國有企業罷了。

她其實也想過將來的路子,相對來說珠寶入行門檻低,不過她還是想走黃金的路子。

至少在未來幾年,黃金才是最接近老百姓的,其它珠寶首飾甚至包括鉆石,都還是迎春白雪,消費理念和消費水平根本沒到那一步,觀念也完全跟不上。

這麽說話間,霍君宜給孟硯青詳細介紹了生產車間,玉器雕琢是一個細致活兒,先要相玉,要量料取材,因材施藝,之後便是劃活,就是在玉器上用筆墨勾勒出玉器的雛形,再之後就是雕琢,最後研磨拋光。

看得出,進出口公司匯集了一批老珠寶匠,都是高明手藝人,那真是對著珠寶玉器下了心血的。

孟硯青前後看了一番,倒是大開眼界,她雖然飽讀詩書,滿腦子珠寶玉器知識,但是實際生產車間確實沒見過,只是閉門造車而已。

不過她這麽看著,卻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我們沒有專門的設計人員?”

霍君宜:“都是這邊的珠寶匠看著來,量料取材。”

孟硯青頷首:“明白。”

霍君宜側首看她:“你什麽想法?”

孟硯青笑了下,看著他:“你去國外見識過的,應該感想比我多吧?”

霍君宜便苦笑:“打個比方吧,別人已經開上小汽車,我們還在騎著毛驢。”

其實國外已經形成了專業制作規範流程,更是有頂尖珠寶設計人員。

至於國內,珠寶制造依然沿用老手藝人的傳統模式,根本沒“珠寶設計”這個概念,就是憑著老珠寶匠的感覺大約摸來。

而這些老珠寶匠的理念是不是和國際接軌,是不是能和時代審美接軌,完全沒那概念。

這也是為什麽,他們制作的珠寶首飾其實都是真材實料,比起那些國外品牌更實誠,但在國際上並不夠流行,也賣不上價,只能賺取很少的原材料加工利潤。

孟硯青:“慢慢來吧。”

她想考大學,想走珠寶設計一行,等她差不多走出一條道來,正好國內珠寶行業理念往前打一個滾,她也能學以致用。

掐指一算,估計能趕上國內第一波了。

兩個人這麽慢慢看著,邊看邊說著國際珠寶設計的流行,這麽說著間,孟硯青便看到一旁角落裏有兩個烏黑粗糙的物件。

她看了好幾眼後,問道:“這是什麽?”

霍君宜也不知道,便問起一旁的工頭,那工頭看了看,道:“文物商店收上來的,和一些老珠寶玉器送過來,送錯了吧,就一對鐵家夥,就一直在這裏扔著了。”

霍君宜聽此,問孟硯青:“這物件有什麽蹊蹺?”

他知道孟硯青見識多,懂行,她既然提出來,那應該是有什麽問題了。

孟硯青:“我可以拿起來看看嗎?”

這裏畢竟是珠寶玉器加工車間,凡事要遵守規矩,不該碰的自然不能亂碰,不然瓜田李下說不清。

旁邊工頭忙道:“當然可以,我們正打算把這東西扔外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