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緬甸發現(第2/5頁)

而接下來,一行人便開赴各處場口,緬甸的知名場口有八個,分為帕敢場口、麻猛彎場口、帶博場口和南琪場口等,這些場口的成因不同,出產的翡翠自然各有不同,又分散在各處。

孟硯青一則想著要采買,二則還要考慮標本采集考察問題,自然是要把各大場口都走一遍。

這次陸亭笈跟著來,她自然更存著考察要細致,如果兒子對這一行感興趣,想在這一行發展,那這輩子估計是唯一的機會了。

以後不一定放心他來緬甸,如今既然來了,實地了解各大場口的情況。

所謂不識場口,不玩原石,原石之所以難以看透,就是因為場口多,不同場口的料子特征不同,要想摸清楚原石,只靠他那個摸不透的“感覺”,只怕總有一天要栽坑,還是必須實地了解場口,知道了場口,才明白了原石,才有了根基。

於是接下來,一行人先去了大馬口,采集了標本,又去了帕敢,到了一處,孟硯青都是先帶著陸亭笈采集當地的礦物標本,並詳細研究當地的場口質地特性,如今轉了約莫一個多月,不光是陸亭笈,就是孟硯青自己都覺得大有長進。

陸亭笈眼光確實是好,到了各處後,都會拿了當地的原石來練,為了不引起人懷疑,買了後拉走,卻是換了其它解石廠或者到了私人小礦場來解石,每次都有所斬獲,一來二去的,孟硯青這次緬甸之行也是收獲豐厚。

這中間還讓陳叔帶著一批貴重的翡翠,先用了貨車從緬甸拉回去騰沖,並存放在了部隊招待所,想著回頭這些一並運回去北京。

那天孟硯青粗略一算,如今手中囤積的翡翠量大且豐富,這麽一批可以作為紅蓮珠寶的家底,有了這家底,將來這翡翠怎麽漲價,他們總歸有些東西可以賣的。

而每到一處,孟硯青也會讓年叔幫著自己打探,側面了解,想著看看能不能有那卌七萬種的下落,不過那些過去一些年月了,又不敢明目張膽地打探,自然無異於大海撈針。

這其間孟硯青也和陸緒章通過電話,陸緒章那裏自然有些擔心,不過孟硯青和陸亭笈詳細匯報了,他聽著倒是還好,只是叮囑了一番。

快要掛斷的時候,陸緒章道:“對了,那個羅戰松現在也在緬甸,你要小心些。”

孟硯青:“他?”

陸緒章:“對,我也是偶爾得到的消息,他應該是最近一周過去的緬甸,他這次特意趕過去緬甸,應該有所圖。”

孟硯青也是疑惑,又問起那樁走私案來,因為這案子還處於辦理之中,詳細信息是保密的,一時也並沒結果,只知道還在審查之中。

不過掛上電話後,孟硯青想著那羅戰松,聯想著上一世的種種,以及那書中的一些蛛絲馬跡。

羅戰松為什麽能得到那卌七萬種,說到底其實是憑著一些“先知”信息,如果這樣的話,那他上輩子能得到的先知,這輩子自然也能。

那他如今出現在這裏,行動引人懷疑的話,那大有可能和那卌七萬種有關了。

*

這天,陳叔也從雲南重新回來了緬甸,一行人便要過去帕敢附近的一處小礦場,叫做勒麻拱的,這麻拱在緬甸中的意思為一英寸,而作為的拱則是小土山,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這邊的水頭可以有一英寸,能出產頂尖的玻璃種。

不過當然這種小礦場的儲存量並不高,孟硯青一行人過去的時候,據說已經沒人開采了,不過孟硯青還是采集了這邊的標本,並在附近的私人小市場逛著,倒是買了不少好物。

他們又打聽到,這附近有一處公盤,出售的都是附近礦場的原石,一行人聽了自然感興趣,詳細打聽過了,想著第二日趕過去看看。

當日他們下榻在一處小旅館,吃過飯後,看著外面天陰沉沉的,好像要下雨的樣子。

年叔在外面和那店主聊了一番,過來低聲對孟硯青說:“我剛和這邊一個賣甘蔗的聊起來,他說那邊有個解石廠,他經常往那邊送甘蔗,他今天聽到一個消息。”

年叔看著窗外,窗外有個黑瘦的緬甸老太太正洗著一個發黑的鍋。

他這才壓低聲音道:“說是今天有一批人過去,其中一輛小卡車是中國的車牌,那些人想收購那邊的廢料,據說是要拉去做建材。”

孟硯青心裏一動:“建材?”

年叔頷首。

孟硯青:“要做建材,怎麽也不應該來這裏拉。”

也許緬甸人想不到,但是同為中國人,知道一輛中國車牌的卡車來到這裏的風險和成本,不可能跑來這裏拉建材,這裏面必是大有文章。

年叔:“要不要去看看?”

孟硯青略想了想,道:“那就先不去公盤了,先過去一探究竟。”

當下孟硯青便叫上了馬三,開著車,徑自趕過去那邊的解石廠,那解石廠距離這小飯店並不算遠,不過路不好走,東拐西彎的,坑坑窪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