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共享實驗室,願華夏人人如龍(第2/3頁)

每個藥廠制造藥物是都要滿足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的,為的就是保障藥品最終的安全、可靠、風險可控。

如果能夠在專業的實驗室裏面,使用專業的儀器設備,甚至能有高純度的原料藥,那麽所制造的成藥自然會更加精純,藥效也會更接近原版藥。

帶頭大哥想通了以後,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群裏的病友們,獲得了一致鼓勵。

他為此做了很多準備,還把自己的經驗都總結記錄了下來,編輯成冊。

準備等在共享實驗室裏實驗完畢,證實計劃可行以後,讓其他的病友可以按照這個手冊都能夠自己制藥。

現在,萬事俱備,只等共享實驗室開門。

而他撰寫的一份名為《裝藥工具、副作用處理、裝藥指南合集》的文章,也事無巨細地指導了制藥的全過程。

此文早已在病友群廣泛流傳,甚至貼心地在指南的每一個名詞下附了詳細的用法說明和購買鏈接。

今天,終於等到了共享實驗室的開業通知,他頓時激動萬分,無比期待起來。

他早就做好了準備,買好了原料藥,準備好必備的耗材,就等明天的實驗了。

第二天,他精神飽滿地起床,一大早就驅車來到昆市的工業園區,找到了共享實驗室的地址。

實驗室在一棟辦公樓的一層,有著一個大大的標牌:“龍圖共享實驗室”,熟悉的紅色Logo,一條騰雲駕霧的盤龍在標牌上顯得十分醒目。

外面看起來像一個藥房,從玻璃門往裏看去,一切都顯得很新。

帶頭大哥打開手機,在龍圖APP上掃碼確認,大門緩緩打開,他好奇地走了進去。

一進去是換衣間,有一個個儲物櫃可以放私人物品,以及換下的衣物。

他把手機和隨身物品放在一個儲物櫃裏,拿出裏面本來就有的一個塑料袋。

袋子裏是一件白色實驗服,一副帶護目鏡的防護面罩,一雙拖鞋,一雙一次性乳膠手套,還有一頂白色帽子。

帶頭大哥脫下外套和皮鞋,換上實驗服和拖鞋,戴上手套和面罩。

準備就緒後,他拿出原料藥,推開更衣室另一頭的門,走了進去。

裏面是一條長長的走廊,兩邊各有五間小型實驗室,走廊盡頭則是一間比較齊全的大型實驗室。

帶頭大哥看了下實驗室編號,找到了自己預定的那一間,推開門走了進去。

燈光瞬間亮起,小實驗室並不大,大概10平左右,裏面常見設備該有的都有。

他很快找到了量杯,試管,藥勺,精確度極高的電子天平,稱量紙,篩子,混勻器,搗藥研磨器等等熟悉的器具。

太好了,這些東西都很齊全,他心中閃過一絲喜悅。

只可惜,沒辦法拍照或者直播了,只能回去口述給群友們聽了。

他從口袋裏拿出原料藥小瓶,膠囊外殼,還有醫用澱粉,後兩種都可以從網上買到。

原料藥他帶了一個月的量5克,每克180元。

為了防止不必要的損耗,他總結出來,一定要用錫箔紙或油紙來稱量和灌裝藥粉,因為如果用白紙,那藥粉肯定會粘在紙上。

隨後,他按部就班,一絲都不敢出錯,很快就完成了熟悉的一切程序。

很快,就到了自制藥的最後一道工序:灌裝膠囊。

裝藥是嚴肅而考驗耐心的體力活。

一般而言,裝藥前,他會戴上醫用薄手套,防止手出汗,粘上藥物。

口罩也是必需的,一是不戴口罩的話臉上有可能起紅包,二來防止裝藥的時候會忍不住打噴嚏。

幸好實驗室早都準備好了一切,他從頭到尾防護都做到十足,簡直就是武裝到了牙齒,非常專業。

電子秤上的錫紙,要四邊折高點,防止掉粉。然後,把1克原料和4克輔料分別稱好,再用力搖勻。

只有充分混合均勻,這樣的副作用才會最小。

他使用了100目以上的篩子和兩大張錫箔,來回篩、倒,每次都要如此操作20次以上。

搖到手都酸痛了,才可以小心翼翼地裝膠囊。

吸管吸上藥粉,像勺那樣灌到膠囊裏。

一共需要裝成30粒膠囊,才夠一個月的量。

手生的人,裝1克藥,甚至需要四五個小時。

而他已經很熟練了,五分鐘就能裝好一顆膠囊。

所有膠囊都裝好,一切都很順利。

伸了伸懶腰,舒展一下身體,他開始在實驗室裏參觀起來。

這些儀器設備對他來說都很陌生,他有一種小孩子見到玩具的新鮮和好奇。

實驗室裏有一個操作台,大大的屏幕上顯示著幾個功能,例如幫助,預定,查詢等。

“咦,這有個預定功能,點開試試,什麽?竟然可以預定原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