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紅塵八俗,廢除法相(第2/3頁)

相貌還是當年那種二十多歲的樣子,聊起天來也還是那麽一副樣子。

哦,倒也不是沒有差別,他現在應該比當年強大太多了。

秋笛再次轉頭看向魔火幡下跪著的那些人,那可都是九重、十重天的高手。

雖然在聽燕平生講述往事的時候,已經猜到關洛陽現在的手段高深莫測,但是,能生擒五個這樣的大高手,仍然是讓秋笛有一種意外之喜。

不過這五個人裏,有一個顯得格格不入。

其他四個人雖然被生擒,其實依舊能看得出,身為強者的鬥志猶存,只要沒死,恐怕他們都還會等待,尋找什麽機會逃脫。

但是那個道士打扮的男人,卻是一副心如死灰的模樣,眼珠都不會轉了,仿佛籠罩在一種深沉的頹然之中,不得解脫。

那人正是李克真。

此人現在這個模樣,也是有緣故的。

關洛陽擒拿了李克真等人,本來不以為意,只是準備物盡其用,拿他們做些苦力罷了。

但得了混元魔火幡和《子午洞藏八魔秘籍》之後,略一翻看,卻讓他發現了一些新奇的東西。

這套法寶,乃至於八魔的最高秘術,魔火金光大陣的根基,實則在於八俗之氣。

這八俗之氣非常玄妙,既可以指男、女、老、幼、富、貴、貧、賤。

也可以指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關洛陽一身修為中,極重要的一部分,是七善七惡十四類靈能體系。

這八俗之氣,就跟十四類靈能有共通之處,都牽扯到生靈的情緒意念。

但是十四類靈能,要更單純一些,是完全從情緒之中提取出來的能量。

而八俗之氣就顯得復雜了一點,除了帶有生靈情緒的部分之外,還包含了智慧生命天生受到的局限、文明發展過程中種種制度變遷的漫長概念。

文明的萌芽,正是源於生老病死的變化,愛別離等等則是進一步的體驗,而男女老幼富貴貧賤等等分別,更是任何文明都無法避開的歷程。

換句話說,八俗之氣,比靈能多了一部分來源於文明概念的力量。

這才是關洛陽感興趣的地方。

他深入探索之後,有所領悟。

概念的力量並不全是源於生靈本身,而是也源於有過文明痕跡的這一片宇宙時空。

假如說,靈能完全屬於人道,物質探究的學問基本屬於天道,那麽概念的力量,就是源於天道和人道重疊的那一部分。

同時具有兩者的特性,又隱約擺脫二者的局限。

所以某些看起來與人有關的“概念”,如果能深入挖掘,就會發現,其真正能夠展現的力量,可能會遠遠超過當代所有人類力量的總和。

按照關洛陽的理解,針對八俗之氣的修行,實際上應該是要通過體悟紅塵的表象,深入的了解背後那些本質的概念,從而做到超凡脫俗之力,修成正果神通,既有人性,又有道性。

李克真當時聽到關洛陽揣摩八魔秘籍和魔火幡時的只言片語,整個人都呆滯了。

他知道這套秘籍法寶,是來自《濟公全傳》的古典神魔世界觀,在那個世界裏,羅漢菩薩,上界真仙等等,常常有著要到紅塵中轉世歷劫,積累功果的事情。

本來他也只是把這種東西當做一種文化背景,沒有特別在意,等聽到關洛陽的那番話之後,才隱約明白其中的真意。

紅塵法網,人情事理,這所謂的概念,其實也可以稱為法理。

想必那些真仙菩薩,正是要從小小的凡俗人間,體會廣袤的法理概念,不斷探索生老病死,富貴貧賤的根由,從而積累道行,得大神通。

‘難怪那個世界的強者,就算有搬山倒海之力,一般也不會施展驚世駭俗的神通,只是在俗世中廝混。’

‘八魔不知節制,以秘術采集地煞毒火、蛇蠍萬害,練成這種魔火幡的手段,看似狠辣,足以跟下界的羅漢真仙鬥一鬥,實際上,卻已經偏離了參悟法理概念的通天大道,淪為下乘,難怪只能算是旁門左道。’

李克真越想越怕,驚恐之意油然而生,‘可是這個黑衣人,只看了走上歪路的八魔秘籍,就能夠追根溯源,推敲出那個世界修煉體系中,前程最廣大的正途。’

‘這個人到底、到底……’

李克真原本發現自己等人只是被生擒,沒有立刻被斬殺,心裏就存了一些僥幸、算計的念頭,可到了這個時候,才真正明白自己再沒有半點翻身的機會。

那些自欺欺人的謀算,都煙消雲散,不敢再有。

秋笛打量著這五人的時候,關洛陽也把目光投過去,說道:“這五人雖然都可以算是天宮陣營的,但其中有四個,知道的東西都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