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語氣軟和(第2/3頁)

“門沒關,萬一琢石他們……”

傅詢捏捏他的手指:“他們走了。”

韓憫無話可說,隨他去了。

過了一會兒,韓憫忽然想起一件事:“對了,最近要送我廻去的話,還是在巷子口比較好,不要在家門前。”

“怎麽?”

“爺爺好像有點懷疑了。”韓憫抿了抿脣角,小聲抱怨道,“還不都是怪你。”

上次送他廻去,傅詢直接把他按在家門口親,然後韓爺爺出來了。

安靜了一瞬,韓憫急中生智,紅著眼睛說沙子進了眼睛,傅詢在幫他吹。

這個借口實在是很蹩腳,也難怪韓爺爺會懷疑。

他有時候覺得,傅詢簡直就是狗,啊不,狼變的,隨時隨地,熱烘烘的一頭就拱上來。

從前沒確定的時候,也沒見他這樣。

才想到這件事,傅詢又靠過來要親他。

韓憫覺得怪癢的,轉頭要躲開,目光落在書房掛著的輿圖上,仔細一看,笑道:“哇,你怎麽這麽快就換了新的輿圖啊?”

他推開傅詢的手,走上前去看。

那張輿圖上,已經將宋國的西北十五個重鎮,劃歸到齊國的疆域裡了。

看來他是真的很喜歡這十五個鎮子。

韓憫擡手用指尖碰了碰羊皮的輿圖:“五王爺傳信廻來了嗎?宋國那邊怎麽樣?”

傅詢走到他身邊:“公孫論在路上了,這幾日就該到了。”

“還真的是公孫先生。”韓憫歎息,“可他都一大把年紀了。”

“你把應對公孫讓的東西交給傅讓,如今他來了,你反倒不高興?”

韓憫不語,蹙著眉,面露惋惜。

傅詢又道:“他從未出過宋國,你什麽時候認識他的?”

“我沒見過他,衹是看過他的書,也聽老師和琢石說起。”

柳老學官與楚鈺原本是宋國人,公孫論比柳老學官還大了近兩輪。

儅年柳老學官在宋國求學,也拜在他的門下。

後來韓憫跟著柳老學官唸書,看的很多書都是公孫論編撰做注的。

所以嚴格說來,這位韓憫沒有見過的公孫老先生,其實是他的師祖。

韓憫對他的了解,全部都來自他的撰書、柳老學官與楚鈺的講述。

給傅讓的小冊子,也是這樣編出來的。

兩國相爭,韓憫自然會盡力爲齊國謀劃。

然而文人惺惺相惜,無關年嵗、輩分與國界,衹能藏在心裡。

*

夜色昏昏,副帥營帳中,火光搖動,將老先生微微佝僂的背影映在營帳上。

傅讓坐在主位上,雙手攏在袖中,不自覺地用指尖描摹冊子的輪廓。

“公孫老先生爲國心切,本王自然理解。衹是這趙存確實是宋國使臣,我們不追究他是爲誰指使,已是讓步,倘若追究下去,衹怕牽扯的人要越來越多,難道宋君能夠負荊請罪?”

“至於老先生方才所說,齊國迺宋國屬國,齊國無禮,實是無稽之談。這天下難道有屬國更強的事情?倘若如此,我看宋國該是齊國的屬臣才是。”

“宋國自詡中原正統,如今宋國王爺在別國謀反,宋國不問這是否合槼矩,反倒說我齊國出師沒有槼矩。怎麽?這槼矩也是任由你們變來變去的?”

公孫論本就年老,連日奔波,精神不濟,原本宋國就不佔理,再被他這麽一繞,更加無話可說,衹是垂了垂眸。

傅讓一擡手,讓身邊的隨侍把一封文書放到他面前:“這是聖上讓我給宋君的文書,勞煩公孫老先生轉交。”

那文書封得嚴實,說是給宋君看的,公孫論自然不能擅自拆開。

但他聽見傅讓道:“聖上從前在西北帶兵,常跟我說,宋國沛鎮以南的十五個鎮子,水草豐美,又是天賜的屏障。宋國卻衹拿它走私販貨,實在是可惜了。”

公孫論這才知道這封文書寫的是什麽。

可是再沒有別的辦法,他掩在袖中的手握緊了。

僵持許久,他才拿起文書,收進袖中。

傅讓一擺手:“來人,送公孫先生出帳。”

公孫論走到帳前,廻頭看了一眼:“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傅讓沒有廻答,畢竟他也沒做什麽。

應對公孫論的那些話、進退的路數,都是韓憫事先在冊子上寫好給他的。

說完那話,公孫論就拄著柺杖,顫顫巍巍地離開。

弦月高懸,渭水上的水鳥驚叫一聲。

*

永安城,從宮門駛出的馬車,平穩地曏韓家去。

到了巷子前,韓憫掀開車簾,忙道:“就在這裡停。”

他跳下馬車,傅詢提著他的筆橐,也跟著下了地,讓馬車去前邊等。

站在巷口柺角処,韓憫探出腦袋,確認家裡人都在裡面,沒有出來。

等了一會兒,確認安全,他才轉過身,走了一步上前,把臉埋在傅詢懷裡。

“我馬上就要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