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7章 聽見這個副本的規則後,Fox News喜上眉梢(第2/3頁)

林三酒余光感覺到面前投影微微一動,緊接著就擡起了頭——投影變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大教堂內部,穹頂高得沒入了陰影裏;在一排排長椅和兩側燭火的前方,巨大十字架的腳下,是一個小小的牧師講台。

“請點擊選擇這一場景,作為教學示範。”播報音指示道。

有點奇怪,雖然搞了這麽大一套動作來確保私密性,播報音卻沒有要求他們對自己的場景保密……林三酒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發現了一個空子;她在教堂長椅上點了一下,手指觸感就像點進了空氣裏。

但畫面卻隨著她的動作而變了,教堂畫面上浮起了字幕。

“教學示範:你現在已經選擇聖瑪麗大教堂作為你的主場了。”這一次的播報音,讀的正是屏幕上浮現出來的文字,“聖瑪麗大教堂,和其他任何一個場景,都同樣包含著兩件對本遊戲來說至關重要的東西。”

畫面被拉向教堂一邊,越過長椅和走道,落在了一張三層祭台上。每層祭台都亮著稀稀落落的蠟燭,燭火跳躍中,耶穌受難像上顯出了若隱若現的平靜。在祭台旁邊,擺著一個投幣箱和幾十根還沒點亮的蠟燭,箱子上寫著一元一根的字樣。

“這兩件東西,也是遊戲中最重要的設置、贏得遊戲不可或缺的條件,所以請仔細聽好。第一個,是Media。”播報音說道。

林三酒趕緊回想了一下——好像是媒介的意思。

“這一場景中的Media,就是這些小蠟燭。”畫面在祭台上放大了,燭火明亮地映在林三酒的面孔上。“小蠟燭是專屬於聖瑪麗大教堂場景的Media,絕不會在其他場景中重復出現。你的目標就是要讓足夠多(超過四人)的人,心甘情願地拿上它。”

蠟燭倒是一個不錯的Media,它本身能照明,有價值,勸人拿上不難。只是Media是用來幹什麽的呢?

“第二個,是Message。

“為了方便理解,我打一個比方。競選總統的時候,候選人都會精心將自己的戰略方針、政|治藍圖濃縮成一段簡短信息,比如‘讓全國每人都能享受免費醫療’,這就是競選人的Message。”

顯然,這個副本是從外界被“抓”來的;它也不管十二界的人都說什麽語言,有沒有相應的背景知識,繼續說道:“比方說,專屬於聖瑪麗大教堂的Message,是‘人活在世上,必須得有點信仰,無論信的是什麽’。你的任務,就是要將這段訊息傳播出去,讓足夠多(超過四人)的人都全心信服你。傳播時,只需要大意正確,不需要逐字重復。”

林三酒愣住了。讓人拿個蠟燭倒是簡單,誰拿了誰沒拿一眼就能看到;可是誰相信了她的話誰沒相信,她該怎麽衡量?而且仔細一想,如果有人本身想法恰好和Message一致,豈不是一開口立刻得到了一個信服者嗎?對拿到其他Message的人,似乎略嫌不公……

可惜,播報音沒有給她留下任何從容思考的余地。

“Media與Message,是互相作用的關系。”它只是繼續說道,“拿上了小蠟燭的人,就會更傾向於相信你說的話;而相信你說辭的人,也會更容易拿上小蠟燭。這二者都是你需要完成的目標,它們也是互相輔助的兩條路徑,你可以看情況選擇先傳播訊息,還是先讓人拿東西。最終評判一個人是否已經信服你,必須要看他有沒有你的Media,信不信你的Message,二者缺一不可。”

好像很簡單……理想一點來說,如果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目標,每人都拿上其他人的Media,再試著去相信他人的Message,不就人人都能順利通關了嗎?

林三酒現在很需要停下來仔細想一想;然而播報音絲毫不停留,迅速就轉向了下一段訊息。

“為了更好地衡量遊戲進度,從現在這一刻起,你的視野右上角,就會像真正的遊戲界面一樣,顯示出幾個數據。分別是你的初始‘可信度’、拿了你Media的人數、相信了你Message的人數,以及達成最終信服狀態的人數。”

播報音說到這兒的時候,林三酒只覺視野中有什麽稍微一動,她一轉目光,頓時看見了:所有人數自然都是0,只不過……

播報音似乎很懂遊戲參與人此刻的心情。

“在你的主場中,你的可信度會翻倍。當你完成承諾,或通過其他手段證明自己的誠實時,可信度也會隨之增加。每當你獲得一個信服者,你的可信度就會翻倍。一旦某個參與者變成了別人的信服者之後,他就無法再宣傳自己的Message了,他的可信度,只能用來替你推廣你的Message、助你完成你的目標。也就是說,一旦成為信服者之後,輸掉遊戲的可能性就上升到了95%。所以,即使你的初始可信度較低,也仍然有機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