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輔公祐終於反了(第2/2頁)

楊妙言苦笑著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她也不明白,王阮的堂弟為何放著通天大道不走,偏偏要去走羊腸小道。

淩敬下意識的插了一嘴,“大概是不希望借著齊王府的名頭去出仕吧。”

少年人嘛,沒經歷過社會的險惡,沒被社會毒打,總是心比天高。

不希望借著裙帶關系往上爬,只想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搏一個富貴,也在情理之中。

李元吉也是從少年的時候過來的,了解少年人的秉性,當即笑道:“他既然看不上我齊王府,那就讓他去太學闖一闖吧。”

齊王府往太學內塞一個人,還是很容易的。

王阮和楊妙言都開口了,李元吉也沒有拒絕的道理。

“那我就代替王夫人謝過阿郎了。”

楊妙言笑著說。

李元吉擺了擺手,並沒有在意此事。

對別人來說,這是一樁事。

對他而言都不算個事。

畢竟,太學是他家開的。

在陪著淩敬吃完了飯以後,李元吉就吩咐人送淩敬出了武德殿。

楊妙言陪著李元吉說了一會兒話,就回到了寢宮,將李元吉答應讓王阮的堂弟去太學求學的事情,告訴了王阮。

王阮千恩萬謝,楊妙言則表示,只是一樁小事,不用在意。

若不是李元吉沒有準許她插手府外的事情,這種小事她都不需要向李元吉開口。

王阮在謝過了楊妙言,送走了楊妙言以後,立馬派人出宮去見了自己的堂弟。

準確的說,是她的堂弟,以及她堂弟的父親。

她堂弟不願意借著裙帶關系入太學,是她堂弟的父親在得知了她飛上了枝頭以後,舍下臉,求她為自己的兒子謀一個前程的。

她沒兒沒女,沒辦法讓太學的官員們給她一個面子,只能求到李元吉頭上。

於是乎,在李元吉的恩準下,一個姓王,名玄策的半大的小子,在父親的逼迫下,不情不願的入了太學,成為了太學史上最年輕的太學生。

李元吉並不知道,一個名聲赫赫的家夥,因為他入了太學,還被太學上下打上了他的印章。

李元吉繼續在武德殿裝病。

在李淵跟突厥使節‘談判’妥當,派人送走了突厥使節以後,數匹快馬,身背著信旗,腰懸著太平牌,闖進了明德門。

李元吉心心念念惦記著的輔公祐,終於反了。

輔公祐在丹陽稱帝,國號為宋,以昔年的陳朝舊宮為殿,設百官。在輔公祐稱帝後不久,洪州總管張善安也反了。

輔公祐當即派人去遊說張善安,招降了張善安,任張善安為他手底下的西南道大行台。

在招降了張善安以後,分別派遣麾下的徐紹宗和陳政道攻打海州和壽陽。

海州和壽陽被攻破。

李淵得到了消息,雷霆震怒。

當即就要下詔讓李孝恭率李靖、黃君漢、李世勣去討伐輔公祐。

但是旨意還沒出宮,就被收回去了。

原因是因為屈突通在‘不經意’間說了一句‘李孝恭現在所節制的兵馬太多了’。

魏徵、王圭等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讓李建成在軍功上追上李世民的機會,紛紛請李建成上書主動請纓。

但沒等李建成上書,李建成宮裏就有人勸解李建成。

此次請纓出戰,固然能謀取一些軍功,但會耗費多少時間,誰也不知道。

李建成人在外面,李世民人在長安。

李建成此去,很有可能會載譽而歸,但同樣的,也有可能會被李世民趁機奪取太子之位。

李建成瞬間就偃旗息鼓了。

李淵要派遣其他人去平定輔公祐的時候,突然發現,手底下似乎沒有能值得他信任的統帥可以用了。

兒子們裏面能用的李世民和李元吉病倒了,李建成明裏暗裏向他透露,政務太忙了,根本抽不開身。

李淵派人去找李神通和李道宗。

李神通苦笑著跟他說‘讓我做先鋒還行,做統帥,我沒那個能力’。

李道宗毫不猶豫的告訴他‘神通王叔都不行,我更不行了’。

李淵一下子不知道該派誰去好了。

將兵權下放的話,他又不願意。

因為他信不過李姓以外的人。

就在李世民的人準備告訴他,李世民雖然有病在身,但勉強能一戰的時候。

李秀寧全身披掛,率馬三寶等人,出現在了朝堂上,主動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