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狗賊(第2/3頁)

尤其是在李承乾逐漸的被李令、李絮等人帶壞了,開始像是瘋子一樣,跟李令、李絮等人瘋玩以後,他就更喜歡這種清凈淡雅的生活了。

有人說過,女人是屬鴨子的,幾個女人在一起說話的時候,就像是幾百只鴨子在嘰嘰喳喳。

但是調皮搗蛋的孩子,絕對是屬野豬的。

幾個沒有任何約束的孩子瘋玩起來的時候,就像是幾百只野豬在橫沖直撞的在摧毀一切。

李元吉有點扛不住,所以只能跑到涼亭裏奪清凈。

“你不燙嗎?”

眼看著李神通毫不客氣的就拿手去抓陶罐裏的酒盅,李元吉終於忍不住說了一句。

李神通抓起酒盅,給自己倒了一盞冒著熱氣的米酒,美美的悶了一口。

李元吉屈指瞧了瞧桌子。

李神通就當沒聽見,繼續自斟自飲。

李元吉白了李神通一眼,沒有再搭理李神通,自顧自的看起了馬周從河北道遞回來的文書。

河北道的百姓在經歷了夏季搶種,以及世家大戶的賑濟以後,已經逐漸走向了平穩。

雖然糧食依舊不夠吃,但各地為了糧食攔路搶劫,以及四處流竄作案的氓匪,已經開始大大的銳減。

各地餓死人,亦或者凍死人的事情,也在逐漸減少。

就是朝廷撥付給河北道賑濟災民的錢不夠花。

雖然馬周等人用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開始節省錢了,但錢還是不夠花,還倒欠了齊州糧商一大筆糧錢。

馬周的意思是,朝廷要是能再撥付三十萬貫的賑災款項,應該就能緩解河北道的百姓吃不飽的問題。

李元吉覺得馬周如果不是太蠢的話,就是在借著這個借口騙錢。

賑災這種事情,朝廷無論撥付下去多少賑災款,都不夠花。

除了層層吃拿卡要外,地方上的絕大多數的裏長、鄉老也會頻頻伸手。

相比於還算有所畏懼,還算有所克制和收斂的官吏而言,做慣了土皇帝的裏長、鄉老會更貪。

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一族之長,或者一鄉之望。

百姓們的態度,被他們牢牢的把控在手裏,百姓們對外,對朝廷的發言權,也被他們牢牢的把控在手裏。

他們貪了賑濟百姓的錢,還會將一切的錯推到朝廷頭上,引導著百姓們罵朝廷,引導著百姓們對他們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被他們敲骨吸髓。

所以,朝廷無論撥付下去多少賑災款項,都不夠花。

因為根本發不到百姓手裏。

李元吉提筆,在馬周的文書上揮毫。

三十萬貫錢給了。

但必須警惕那些世家大戶、一族之長、一鄉之望,趁機占便宜。

必要的時候,可以扶持一些人去接替一族之長或者一鄉之望的位置。

如有遇到私底下蠱惑百姓為難官府,為自己牟利的,可以向羅士信奏請調遣兵馬。

李元吉可沒心情讓自己的人去跟那些上不來台面的一族之長,一鄉之望去勾心鬥角。

聽話的就留下,不聽話的就送他們下去。

有強悍的兵馬在側,沒必要跟一群不願意跟你講道理的人講道理。

要跟人勾心鬥角,也得跟世家大戶的那些人勾心鬥角。

一族之長、一鄉之望,還不夠格。

至於馬周拙劣的騙錢之術,李元吉就當沒看見。

馬周之前在洛陽各地,也就是都畿道各地賑災的時候,所作所為李元吉都看的清清楚楚。

馬周不是一個會中飽私囊的人,也不是一個喜歡在窮苦百姓身上敲骨吸髓的人。

他騙錢的目的,肯定不是為了自己,肯定是為了百姓。

之所以用如此拙劣的騙錢之術,也不是真的為了行騙,而是之前朝廷撥付的賑災款項已經不少了,李元吉又前前後後給河北道輸送了不少糧食。

再明目張膽的伸手要錢,就顯得有些不知好歹,也顯得有些無能了。

所以只能出此下策。

“三十萬貫,說給就給,你可真夠大方的!”

李神通不著痕跡的給李元吉斟了一盞酒,一臉誇張神色的看著李元吉在哪裏寫寫畫畫。

李元吉瞥了一眼桌上已經被斟滿酒的酒盞,白了李神通一眼,“我還以為你會一直裝下去呢。”

李神通有點氣急敗壞的瞪起眼,“我好歹是你王叔,就不能給我留點臉?!”

李元吉收起了馬周的文書,“就因為你是我王叔,你如此無禮,我才沒派人將你趕出去。”

李神通不裝了,拍著桌子道:“快說,你父親為何一點兒動靜也沒有?”

說完這話,又瞥了一眼李元吉放下的那份馬周寫的文書,鄙夷的補充了一句,“崽賣爺田,果然是不心疼……”

李元吉攤開手,“我爺家大業大,良田萬萬頃,我又不惦記那個位置,賣點爺田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