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個好消息,一個瘋狂的消息(第2/3頁)

若不是李淵一貫任人唯親的話,任瑰的成就恐怕不會止步於歷史上記載的那般。

任瑰之所以沒有在歷史上大放異彩,多多少少有點生不逢時的感覺。

任瑰在前隋效力的時候,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熬出頭了,前隋亂了。

開始為大唐效力的時候,又遇上了一個任人唯親的皇帝,一直得不到獨當一面的機會。

好不容易將任人唯親的皇帝給熬下去了,又上了年紀,精力和智慧皆大不如前了,沒辦法獨當一面了,再加上新皇帝麾下有一眾彪炳史冊、正值壯年的猛人,也不需要一個老將去戰場上拼命。

所以任瑰就如此蹉跎了一生,空有一身能耐,卻從沒有全部施展過。

如此人才,主動來投,李元吉怎麽可能不開心?

他心裏都快開心出花了。

“好好好,你近些日子多和任瑰、權旭接觸接觸,盡快將他們納入府上。必要的時候,我可以親自去見他們。”

李元吉開心的說著。

淩敬也開心的笑道:“那倒不用,臣觀他們誠意十足,想來不會反復。”

李元吉笑著感慨道:“如此甚好。”

淩敬笑道:“不過為了避免出現意外,臣還是會依照殿下的吩咐,多跟他們接觸接觸的。”

李元吉笑著點頭道:“如此就更好了。”

淩敬趕忙道:“還有更好的呢。”

李元吉愣了一下,爽朗的笑道:“還有什麽好消息,一並說出來。”

淩敬端起茶盞,笑著抿了一口,道:“其三就是修文館的許敬宗昨日路過臣的府邸的時候,試探的問臣,殿下是不是惦記著洛陽到余杭的運河。”

李元吉一愣,哈哈笑道:“我二哥這是知道了我惦記著洛陽到余杭的運河,所以想送我一份大禮啊。

如此說來,我這一次為他大鬧了一番長安城,也不虧啊。”

淩敬笑著感慨道:“豈止是不虧,簡直是賺大了。”

李元吉贊同的點點頭。

許敬宗看似是在試探,實際上是在投餌。

目的就是為了引他上鉤,讓他去找李世民。

李世民是想還他關鍵時候仗義出手的人情,但禮物有點豐厚,李世民不想把禮物送的那麽廉價,也不想錯過這個拉關系,所以才讓許敬宗出來投餌。

他要是咬餌了,那李世民一定會開開心心的將他請到承慶殿裏去,好好的跟他交交心,再痛痛快快的將京杭大運河的掌控權交給他。

李世民還是想拉攏他,只是沒抱太大希望,所以表現的沒有那麽熱情。

李世民此次的行為,充其量就是摟草打兔子。

不過好處是實打實的。

淩敬明顯是看明白了這其中的關節,所以才將這件事定性為好消息。

“你回頭告訴許敬宗,就說我確實惦記著洛陽到余杭的運河。看他和我二哥隨後會怎麽做。”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給了一個答復。

這個香餌他吃了。

至於李世民的拉攏嘛,李世民自己都不抱希望,他也不用太在意。

淩敬笑容燦爛的點點頭,然後臉上的笑容有一點點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怪異,“這其四嘛……”

淩敬說了一半沒有往下說,在猶豫,在遲疑。

李元吉見淩敬神情不對,臉上的笑意也收斂了幾分,“其四怎麽了?是壞消息?”

不等淩敬開口,李元吉又笑道:“即便是壞消息,那也沒關系。我們已經有三個好消息了,一個壞消息,還不足以影響我們的心情。”

淩敬遲疑著道:“也不算是壞消息。”

李元吉一愣,不解的道:“不好不壞的消息?”

淩敬苦笑著道:“臣也說不準它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說不準它是真是假,因為它是一條傳言。”

李元吉疑惑的盯著淩敬,沒有說話,靜等下文。

淩敬道:“臣今日來九龍潭山的路上,聽坊間有人議論,說聖人有意以函谷關為界,將大唐一分為二,一半以長安為都,以太子殿下為尊,一半以洛陽為都,以秦王殿下為尊。

臣一開始覺得這是無稽之談,但路過許多坊市,許多人都這麽議論,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臣就有些動搖了……”

李元吉聽完淩敬這番話,愣愣的坐在坐榻上,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淩敬能明確的說出‘以函谷關為界’這種信息,那就說明淩敬不單單是聽到了坊間有人議論,還收到了什麽風聲。

不然不可能明確的說出一個地名來。

如果淩敬收到的風聲是來自於宮外,那麽淩敬聽到的這個消息絕對是無稽之談。

如果淩敬收到的風聲是來自於宮內,那麽淩敬聽到的這個消息就不一定是無稽之談了。

畢竟,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經開始下殺手了,李淵要是再不采取點措施,那就只能給他們其中一個收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