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李世民的大方(第2/2頁)

所以繪像就有點上趕著去死的意思。

李世民明顯是不想給人,所以才故意說出了這種膈應人的話。

李元吉臉有點黑的道:“是長安杏廬的丹青師畫技不過關,畫不出一些草藥的真形,孫先生又忙不過來,所以我想調閻立本過去幫幫忙。”

李世民恍然道:“原來是為了此事,那閻立本一定義不容辭。”

給醫書中繪制草藥圖,看似是一樁不起眼的事情。

但孫思邈等人正在編撰一整套的醫學巨著,閻立本能幫一把手,也是一樁功德。

李元吉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何私心,只希望孫思邈等人編撰的醫學巨著能夠盡善盡美,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李世民在這件事上也不會有任何私心。

因為這是有利於大唐,有利於大唐子子孫孫的事情,所以他毫不猶豫的替閻立本做主了。

他不僅想要繼承一個完整的大唐,也想將大唐發展成一個強盛的大唐。

所以一切有利於大唐的事情,他都不會阻止,還會出力幫忙。

畢竟,等他坐上了帝位,這些事都會成為他的功績,隨同他的名字載入史冊,流芳百世,供後人膜拜。

“那就這麽說定了,回頭我就派人去給孫先生說一聲。”

李元吉見李世民答應了,當即敲定了此事。

李世民點點頭,立馬就派人去給閻立本傳話,頗有一副刻不容緩的架勢。

聊完了閻立本的事情,兄弟兩個人有說了一下寒暄客套的話。

李世民大手一揮,先讓麾下的文武自己去玩了,他留在了暖棚內,開門見山的問李元吉,“元吉,你此次請我過來狩獵,恐怕不僅僅是單純的想跟我一起狩獵吧?”

有了之前李元吉領兵去長安城為李世民出頭的事情,有了李世民回報李元吉京杭大運河的事情。

再加上剛才借調閻立本的事情。

兄弟兩個人的感情就好像是直線躥升了上去,像是回到了以前沒有利益紛爭的時候。

李世民表現的是又熱情、又自然,真就像個兄長似的。

但李元吉很清楚,這都是偽裝。

想跟他親近拉關系的偽裝。

他們兄弟三個再也回不到從前那樣了,只能各懷心思的算計下去,鬥下去。

李元吉笑著點頭道:“二哥對漕運怎麽看?”

李元吉一上來並沒有提京杭大運河的事情。

畢竟,這件事李世民只是讓許敬宗出來透露了一下口風,並沒有明晃晃的說出來,所以為了避免一開口就落入下稱,被李世民牽著鼻子走,李元吉還是得拐彎抹角的說。

李世民聽到這話,一臉深沉的道:“漕運乃是一國的命脈,也是能為一國增添許多稅賦的財路。只不過我大唐如今剛剛一統天下,各地的官吏還沒有配備齊全,更別提去疏通漕運,借著漕運增添稅賦了。”

李元吉沉吟著點點頭。

李世民不愧是想當皇帝的人,思維都按照著皇帝的思維來。

他對漕運的看法並沒有局限於漕運所能帶來的海量財富上面,而是在考慮漕運能給大唐帶來什麽好處,以及什麽時候才是發展漕運的最佳時機。

就像是李世民說的那樣,大唐剛剛一統天下,各地的吏治並不健全,還在逐漸的恢復階段,還在除舊揚新、精兵簡政的階段。

所以大唐不適合在這個時候分心去開發漕運,也不適合在這種時候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發展漕運。

交給地方上的衙門,以及民間的一些富商大賈去做的話,倒是能將漕運開發出來,發展起來,但那樣的話漕運就成了富商大賈所掌控的謀利工具,對大唐沒有太大的好處,也容易削弱大唐朝廷對漕運的話語權。

所以寧可不開發,也不能讓出去讓地方衙門和富商大賈開發。

李世民之所以能痛痛快快的將京杭大運河交出來,一方面是為了回報,一方面應該也是看到了他去開發漕運的話,不會有那麽多弊端,更不會讓漕運的權柄旁落到地方衙門和富商大賈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