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十七帖》和《蘭亭集序》(第2/2頁)

虞世南在李世民手底下不僅名聲不低,而且地位也不低,在修文館的一眾學士當中,他和房玄齡共列第一,一起執掌修文館。

他的書法或許沒有歐陽詢好,但並不妨礙他對王羲之真跡的熱愛。

因為他是個讀書人。

一個相當博學的讀書人,有五絕之稱。

其中博學就是一絕,另有德行、忠直、文詞、書翰四絕。

李世民聽到淩敬的話以後,失笑道:“我能拿假的賞賜人嗎?”

李世民給都給了,也就不做小女兒姿態了。

雖然心裏應該還在肉痛,但至少明面上表現的很豁達、很大方。

“克明害我啊。”

歐陽詢看李世民是真的要將王羲之的真跡賞賜給淩敬,痛心疾首的哀嚎。

虞世南、顏思魯、房玄齡等人深以為然的點頭。

若是沒有杜如晦輸人又輸陣的話,李世民也不至於下這麽大的血本。

雖說杜如晦是他們的同僚,還挨了一下重擊,恐怕的養不少時間才能痊愈,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抱怨杜如晦。

同僚而已,又不是父子,還不至於要小心翼翼的照顧著杜如晦的情緒。

“臣多謝殿下厚賜。”

淩敬在確認了李世民賞賜給他的王羲之書帖是真跡以後,幾乎毫不猶豫的就向李世民躬身道謝。

寒暄都沒寒暄,客氣都沒客氣。

甚至還有幾分迫不及待的想要拿到賞賜的意思。

他表現得雖然如此不堪,但在場的人卻沒有一個人笑他。

因為換做是他們的話,他們表現的說不定還比淩敬不堪。

李世民被淩敬逗的是哭笑不得,“你還真不客氣啊?”

淩敬起身,激動的笑道:“臣不敢客氣,臣怕一客氣,王右軍的書貼就沒了。”

“哈哈哈……”

李世民徹底被淩敬給逗笑了。

屈突通、黃君漢等一眾對《蘭亭集序》真跡貪念不深的人,也被逗笑了。

唯有歐陽詢等人還是一臉的痛惜。

李世民在笑過之後,對淩敬道:“你放心吧,我說出去的話,向來有信,我說將王右軍的書貼賞賜給你,就一定會賞賜給你。”

說到此處,李世民還打趣道:“你要是不信,我現在就派人回宮去取。”

淩敬毫不猶豫的猛點頭。

李世民又被逗的哈哈大笑,當即吩咐了身邊的段志感回宮去取王羲之的書帖。

李元吉發現了,李世民在面對不同情況的時候,會吩咐不同的人去辦事。

這就是手底下人才濟濟的好處。

這也是天下英雄盡入吾彀的好處。

不像是他,來來回回就那麽一兩個人在身邊聽用。

要是有重要的任務交代下去的話,身邊連個像樣的聽用的人也沒有。

不過,李元吉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的貪念,在李世民吩咐段志感去取書帖的時候沒了。

因為他離的近,聽的很清楚。

李世民在吩咐段志感去取書帖的時候,說的是《十七帖》而不是《蘭亭集序》。

雖說《十七帖》也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但是沒有《蘭亭集序》的名氣那麽大,也沒有《蘭亭集序》珍貴。

他也不好設下臉皮去淩敬手裏‘搶’,不值得。

畢竟,以他的身份,想要謀一副王羲之的真跡,還是很容易的。

就比如,他現在就差人去給趙州李氏的人傳話,說趙州李氏的人只要能給他弄來一副王羲之的真跡,他就放過趙州李氏。

趙州李氏的人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幫他弄到王羲之的真跡。

說不定還會拿出一副歷史上沒有記載過,亦或者是從來沒有示人過的王羲之的真跡。

畢竟,趙州李氏是一個傳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大世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趙國李牧身上,肯定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底蘊,以及不為人知的珍藏。

即便是沒有王羲之的真跡,也能拿家中的珍藏去找其他幾大世家換,亦或者是有王羲之真跡的人換。

所以,他想要謀一副王羲之的真跡的話,是真的很容易。

沒必要沒皮沒臉的去跟手底下的人搶。

如果說是《蘭亭集序》的話,那倒是能突破一下下限,如果不是,那就沒必要。

“好了,繼續比試吧。”

“下一個誰來?”

李世民在吩咐完了段志感,等段志感離開了高台以後,再次張羅起了比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