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不是時候!(第2/2頁)

淩敬聽到這話,幾乎是下意識的就瞪起了眼珠子,嘴裏磕磕巴巴的說著,“您,您,您是說……”

李元吉點點頭道:“對,到最後一刻了,到刀兵相見的時候了。”

“咕嘟!”

淩敬下意識的吞了口唾沫,雖然他早有準備,可是聽到了李元吉這話,意識到最後一刻終於要來了的時候,意識到他和李元吉所有的謀劃、布置,終於要到了經受考驗的時候,他還是緊張了起來。

“那,那我們該……”

“可惜,來得不是時候啊。”

李元吉微微皺起了眉頭,幾乎跟淩敬同時開口。

淩敬想問‘我們該怎麽做’。

而李元吉則覺得葦澤關的事情處理的有點太快了,快的出乎了他的預料,快的他還沒有將所有的手騰空,無法全力應對隨後要來的暴風雨。

淩敬愣愣的仰著頭道:“不是時候?”

不等李元吉開口為淩敬解惑,淩敬就想明白了,“殿下的意思是,趙州李氏的事情才剛剛開了個頭,對付竇氏的事情還沒有徹底開頭。

這兩件事又需要足夠的人手去應對。

我們把人手全浪費在這兩件事上了,就沒辦法全力迎接隨後而來的暴雨了?”

李元吉鄭重的點了點頭。

淩敬思量了一下,咬牙道:“那我們就快刀斬亂麻?”

李元吉眉頭皺的更緊了,無論是趙州李氏也好,河南竇氏也罷,都算得上是世家大族,也算得上是龐然大物。

兩個氏族明裏暗裏能動用的資源、能量,不亞於兩個小邦。

甚至在沒有刀兵的戰場上,遠勝兩個小邦。

快刀斬亂麻的話,恐怕沒那麽容易。

而且很有可能還會引起所有世家大族的公憤。

而目前的大唐,幾乎可以說是由所有世家大族共同組成的。

李氏雖然是皇族,也能號令天下,但帶李氏去傳達號令,施行號令的,幾乎全部是世家大族的人。

除此之外,李氏的號令是不是真的管用,是不是真的能號令天下,也全看世家大族是否相應。

如果世家大族相應,那麽李氏的號令傳達起來、施行起來就會非常順利。

如果世家大族不相應,那麽李氏的號令傳達起來、施行起來就會非常困難。

這也是為何李淵在發布一些重要政令的時候,屢屢先放出一個風聲試探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為如此,引起所有世家大族公憤的話,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

即便是皇帝,在面對所有世家大族公憤的時候,也會選擇退一步。

更別提親王了。

這也是為何歷史上李世民也好、李治也罷,在位期間看著五姓七望的另外六望牙癢癢,卻只是打壓,沒有下殺手的原因。

不是他們不想下殺手,而是五姓七望中的另外六望樹大根深,並且枝葉繁多,還互相絞纏頗深,對付一個,就等於對付六個。

牽一發而動全身。

很有可能會引起全國性的大動蕩,而且還是持續很久的動蕩。

所以為了江山社稷的安慰,他們選擇了隱忍,選擇了用軟刀子割肉,一步一步的打壓,一步一步的虛弱。

直到武則天繼承了李世民和李治的遺志即位以後,五姓七望的另外六望才被削弱的差不多了,才被徹底了收拾了一遍。

後世很多人都說,除掉五姓七望這樣的世家門閥,是武則天的一大政績。

其實不然。

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武則天一個人的政績,而是夫妻、父子、夫妻三個人共同的政績。

武則天作為父妻、子妻,繼承了兩任丈夫打好的基礎,才達成了如此成就,才完成了如此壯舉。

如果沒有兩任丈夫打好基礎的話,她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這也側面的證明了五姓七望的能量有多大,勢力和根基有多深厚。

強如李世民、李治、武則天三人,尚要同心同力數十年才能收拾了五姓七望。

李元吉不認為自己就能超越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成百上千倍,僅僅用一個快刀斬亂麻的辦法,僅僅用數個月就能收拾了五姓七望中的一望。

快刀斬亂麻的辦法明顯不適用現在的五姓七望。

這是經歷過歷史上政治頭腦和智慧處在頂峰期的三位傳奇帝王李世民、李治、武則天共同認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