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2/2頁)

權旭急了,大喊道:“殿下……”

李元吉擡手打斷了權旭的話,有點無語的道:“你不會以為我派你去函谷關,是因為你差事沒辦好,不想重用你了吧?”

權旭愣了愣。

難道不是嗎?

李元吉屈指點了點腦袋,沒好氣的道:“你也是個聰明人,不能總是因為太過在乎我的想法就亂了方寸。

靜下心來,好好的動一動腦子,想想我讓你去函谷關,到底是重用還是不重用。”

權旭徹底愣住了。

李元吉沒有再搭理權旭,而是吩咐守在門口的宦官拿來了幾份空白文書,開始提筆揮毫。

第一份是關於宇文寶的。

調宇文寶回京充任千牛宮衛大將軍,負責掌管兩儀門以北,玄武門以南的所有宮中門戶,兼領千牛皇城衛將軍,負責值守玄武門、安禮門等宮門。

簡單的說,就是將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三人以後能活動的地方的所有門戶、兵馬,全部交給宇文寶掌管了。

這些門戶,一直握在李秀寧手裏,李元吉不放心。

倒不是說李元吉不信任李秀寧,而是李秀寧這個人太重感情了,對待家人也太心軟了,要是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合夥給她演苦肉計的話,她有九成的幾率會上當。

所以為了避免宮裏再起風波,為了避免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再鬧出什麽幺蛾子。

李元吉覺得,還是將這些門戶交給宇文寶掌管更好。

以宇文寶的忠心,是很難被策反的,也很難被騙到,李淵、李建成、李世民要是給他耍什麽心眼的話,他不僅不會中計,說不定還會動刀子殺人。

這就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任你再聰明,再有智慧,再有學問,遇到一個認死理的二愣子,你也的抓瞎。

第二份是關於淩敬的。

淩敬作為李元吉手下的頭號謀臣,如今李元吉身份地位水漲船高了,淩敬自然也能跟著登堂入室了。

只不過,淩敬在降了大唐以後,並沒有太大的功勞,在此次宮中政變中,也僅有一份保護齊王府女眷的功勞,不好一下子拔的太高。

所以李元吉給了淩敬一個中書舍人的職位。

正五品上的官,不高也不低,但職權卻大的嚇人,不僅能輔助君王和中書令草詔,還能代門下省去宣旨,還能代君王去勞軍、去慰問大臣。

不僅如此,依照唐例,中書舍人還能兼任中書省的其他重要官職。

而從大唐立國至今,中書舍人幾乎都兼任著起居舍人,以及通事舍人等中書省的官職。

所以給淩敬一個中書舍人的職位,等於同時給了淩敬起居舍人或者通事舍人的官職。

雖然起居舍人和通事舍人的官階遠遠沒有中書舍人高,可起居舍人、通事舍人都是君王身邊的近臣,能時常伺候在君王身邊,記錄君王的言行,以及君王和重臣的奏對,還能奉君王口諭幫君王跑跑腿。

這就離開了,不僅能了解到君王的習性,還能聽到不少君王和重臣奏對時候說的秘密,還能在幫君王跑腿的時候,代君王做一些需要臨機專斷的事情。

可以說,出了長安城以後,不是欽差,但卻勝似欽差。

把淩敬放在這麽個位置上,不僅不會紮眼,還能堪大用。

第三份是關於權旭的。

調任權旭為函谷關守將,這其中的用意沒什麽好說的。

第四份是關於薛萬述的。

調薛萬述兼任潼關守將,領齊王府三千兵馬,配合潼關原有的兵馬,鎮守潼關,這其中的用意也沒什麽好說的。

第五份是關於柴紹的。

調柴紹暫令秦王府八大統軍府,兼任軍司馬一職,這也沒什麽好說的,因為這是提前商量好的。

在寫完這五份文書以後,李元吉猶豫了一會兒,又提筆寫下了一份文書。

調劉弘基暫領蕭關守將一職,由曹旦暫領右禦衛六千兵馬從旁輔佐。

李元吉在寫這份文書的時候,之所以猶豫,是因為劉弘基跟過李世民,跟李世民也很親近,還曾經對外數次宣稱是李世民的人。

雖然他沒有參加到宮中政變中來,在宮中政變期間,以及宮中政變落幕以後也沒有任何動作,但李元吉還是有點不放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