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侯君集(第2/2頁)

“什麽事引得殿下這麽高興?”

昭德殿的案幾前,劉俊帶著一個小宦官伺候著,見李元吉在看完了蘇定方等人遞上來的奏疏以後,笑的很開心,忍不住笑著問了一句。

李元吉放下了蘇定方三人的奏疏,笑著道:“蘇定方、羅士信人在趙州,卻還惦記著我的安危,有心了……”

可惜沒啥用。

因為蘇定方和羅士信根本就不知道偷襲突厥王庭的事情。

也不知道蕭關各地的部署旨在拖慢突厥人的腳步,只要李靖趕在突厥人兵臨長安之下拿下突厥王庭,那突厥人不退也得退。

突厥跟大唐可不一樣,做不到絕對的集權,也做不到上下一心。

突厥是一個由各部族共同組建起來的國家,各部族皆有各部族的利益。

在部族的利益跟國家的利益產生沖突的時候,各部族的頭人會以部族的利益為先。

所以,當突厥王庭被偷襲,突厥主流的幾個大部族的族人、牛羊被屠戮劫掠的時候,部族的頭人一定會跟頡利產生分歧。

頡利除非將此次在中原所獲的一切全部分給他們,不然他們一定會退兵的。

這種事要是放在頡利的前任處羅、始畢兩位可汗身上,處羅和始畢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將一切都分下去。

可頡利不會,頡利是個守財奴。

屬貔貅的,只吃不拉。

所以突厥主流的幾大部族的頭人注定會跟頡利產生沖突,也注定會在突厥王庭遇襲的時候,選擇退兵。

所以沒必要像是蘇定方三人在奏疏中所說的那樣,廣征鄉勇,在渭水上設防,跟頡利正面一戰。

不過,蘇定方三人的奏疏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比如,蘇定方提出,武裝正在為李淵修建陵寢的三萬民夫,讓他們在雲陽,依雲蒙山之險,阻擊突厥人。

這跟於志寧所提出的征發囚徒,以山南為屏固守雲陽有異曲同工之妙。

山南說的就是雲蒙山以南,兩個人說的都是一個地方。

只不過,一個征調的是給李淵修建陵寢的民夫,一個征調的是囚徒。

征調給李淵修建陵寢的民夫的事情,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因為這在古人看來是大的不能再大的事情,縱然是天塌下來了,給李淵修建陵寢的事情也不能停。

所以就剩下了征調囚徒一條可選。

征調囚徒在古代是常有的事情,從奴隸制社會,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末尾,歷朝歷代在需要人的時候都會征調囚徒。

歷史上甚至有人借著囚徒,立下了赫赫戰功。

史稱燕然勒石。

跟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齊名,乃是武人無上榮耀之一。

誰又能想到,這是一個在京中廝混的無賴子,帶著一群囚徒打出來的。

這個人就是東漢的大將竇憲。

有這麽個例子在前,後世之人征調囚徒就更不客氣了。

不過,李元吉是不怎麽贊成征調囚徒的,因為亂世才剛剛結束,囚徒裏面什麽人都有,誰也不知道他們上了戰場以後會做什麽。

畢竟,囚徒裏面的一些良善之輩,絕大多數都被發配到了邊陲去戍邊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罪大惡極的家夥,以及剛抓的,還沒來得及發配的。

誰也不知道這些家夥們上了戰場以後,會不會倒戈一擊。

況且,竇憲率領囚徒立下赫赫戰功,那是在西域作戰,遠離了大漢的中樞,真要是出了什麽問題,竇憲也能快速的處理,根本不會讓風聲傳到長安,更不會波及到長安。

現在就不一樣,現在是要用囚徒在大唐的腹地作戰,他們要是出了問題,倒戈一擊,對大唐造成的損害會非常大,也會波及到長安。

所以,蘇定方也好,於志寧也罷,想出的辦法都是好辦法,但是所選的人不行,不適合。

“劉俊,召侯君集來見吧。”

作為李世民的心腹之一,宮中政變的時候愣是沒見到人,後來李元吉派人追查了一下才知道,宮中政變的時候侯君集被李世民派去了洛陽,準備節制都畿道各地的兵馬,在李世民事敗以後率軍攻打長安,接應李世民撤退。

結果人剛出了長安城,就染上了惡疾,然後再府上養了足足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