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我乃大唐工具人(第2/2頁)

李孝恭不認為自己被封為親王以後,會幸免遇難,所以功不功勞的他一點兒也不在乎,他只想求穩。

“懋功啊,這麽做會不會太冒險了,要是頡利並沒有帶人去蕭關,而是帶人在嵐州或者代州某個地方埋伏著,等著我們傾巢而出,那我們豈不是主動送上門了?”

李孝恭皺著眉頭,突然叫起了李世勣的字,語氣有些飄忽。

李世勣聽到這個,立馬猜到了李孝恭的心思,當即也沒有強求,淡然笑道:“既然大帥覺得不妥,那我們等頡利在關中露頭以後再議如何?”

李孝恭一臉遲疑。

如果頡利在關中露頭了,並且帶領著大量的兵馬,那他就沒有理由阻止李世勣傾巢而出了。

因為頡利和梁師都手裏的兵馬是有數的,這裏撒十萬,帶去關中十數萬,甚至更多,剩下的留守的恐怕就沒多少了。

以他們手裏的兵力,完全可以做到長驅直入。

這跟白撿功勞沒區別。

即便是他不想要這功勞,他手底下的那些將士也要。

以他的身份倒是能鎮得住手底下的那些將士,可那些將士也會生怨的。

一旦積怨過多,那就會發生營嘯。

到時候他就必須給朝廷、給將士一個交代。

李世勣看出了李孝恭心中的顧慮,繼續道:“齊王殿下給你的命令是守住石州到葦澤關一線,並沒有讓你主動出擊。

你這麽做往好處說是審時度勢,往壞處說就是私自出擊。

只要你在事後默不作聲,你就會功過相抵,不會有任何封賞,也不會有任何懲罰。”

李孝恭明顯的愣了一下。

李世勣提醒道:“你不想觸及聖人的禁臠,聖人也不會讓你觸及他的禁臠。”

李孝恭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不想被封為親王,李淵也不想封他為親王,只要他犯一些錯報上去,即便是立了大功,李淵也會借此讓他功過相抵,不賞也不罰。

他會跟李淵無形中形成一種默契,各自得到各自想要的結果。

以前他領兵的時候要是這麽幹的話,李淵也不會忌憚他,將他從荊州調回來雪藏吧?

畢竟,他要是天天犯錯,天天把小辮子遞上去讓李淵抓,他即便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勞,李淵也有理由敲打他、訓斥他,不給他任何封賞,免得他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

他一點錯也不知道犯,只知道立功,年紀輕輕就已經達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李淵想敲打他、訓斥他,甚至扣下他的封賞都找不到理由,李淵不忌憚他忌憚誰。

一瞬間,李孝恭整個人都通透了,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麽會被李淵忌憚,為什麽會被李淵雪藏了。

一瞬間,李孝恭臉上充滿了感慨,看向李世勣的目光也變得格外的復雜了。

如果他早些認識李世勣,早些聽到李世勣說這些話的話,他也不至於被調回長安,更不至於在長安坐冷板凳坐了近兩年之久,更不用整日裏提心吊膽的跟李元吉一起合謀那些隨時會掉腦袋的事。

“你既然已經打定了主意,又屢次三番的諫言,那你就去做吧。此事我不會出面的,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

事成之後,功勞你來領,罪過我來背。”

李孝恭感嘆著說著。

他沒有說一句感謝李世勣的話,他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他不能對下位者說感謝的話,他只是準許了李世勣的建議。

李世勣似乎就在等他這句話,在他說完話以後,笑容更燦爛了,“那臣就多謝郡王厚愛了……”

李孝恭笑罵道:“去去去,少在我面前賣乖,你一個蒼頭,在我面前賣乖,你也不嫌惡心?”

惡心?

惡心是什麽?

有功勞撈,還不用擔責,誰會在乎這些?!

李世勣毫不在乎的笑著抱了抱拳,離開了雁門關城頭。

隨後……隨後李孝恭就發現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

那就是他什麽也不做,什麽也不說,他手底下的大軍依舊能正常運轉,不僅如此,一道又一道他聽都沒聽說過的命令,以他的名義傳遍了軍中各處。

他再一次的拎起了酒壺,遙望著那烏壓壓一片的敵人,陷入到了沉思。

以前在荊州的時候,他跟李靖就是這麽相處的,他只需要坐鎮中軍,喝喝酒、吃吃肉、欣賞欣賞歌舞,偶爾在大軍面前露一下面就行。

剩下的根本不用他多管,李靖會幫他處置的妥妥貼貼,身邊將敵人的腦袋摘下來送到他面前,讓他去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