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東將西調(第2/2頁)

他說的話很附和他的身份。

作為一個曾經的統帥,曾經的無敵王者,到了戰場上,最關心的自然是戰事。

即便是不能親自參與,也會在背後指點江山,亦或者復盤每一場戰事,去尋找最優的打發。

這對他來說已經是一種習慣了,這輩子估計改不了了。

李建成對戰爭的嗅覺雖然沒有李世民那麽敏銳,但是對這場戰爭的勝負卻十分在意,在聽到李世民的話以後,點著頭道:“你的盡快想出對策才行,對突厥人而言,攻破蕭關和攻破綏州而言是一樣的。都可以長驅直入的殺入我大唐腹地,在我大唐各處燒殺搶掠。”

李元吉淡然笑道:“我已經派薛收和於志寧去綏州馳援了。”

李世民和李建成皆是一愣。

李世民一下子就明白了,李元吉這是背後有了高人,幫他分析出了突厥人兵分四路的目的,也幫他想了一些對策。

李世民要是沒猜錯的話,這個高人八成就是劉弘基。

因為在蕭關所有的將校裏面,能有這一份觀察力和嗅覺的人,只有劉弘基。

對於劉弘基為李元吉出謀劃策,他心裏充滿了感慨,但卻沒說什麽,反倒是皺起了眉頭道:“僅憑薛收和於志寧兩個文臣,外加綏州的守將,恐怕守不住綏州吧?”

薛收和於志寧雖然有不少從戎的經驗,但說到底還是個文臣,並不擅長排兵布陣,也不擅長去戰場上殺伐。

所以他們去了綏州以後,充其量就是幫綏州守將管管後勤,出謀劃策,並不能真正意義上的幫綏州守將作戰。

李元吉點點頭道:“僅憑著綏州守將一個人是守不住綏州,所以我已經去信給河間王,讓他派襄邑王去綏州主持大局。”

眼下,大唐絕大多數能征善戰的將校都在太原府和河北道。

很多人在李孝恭、李世勣、黃君漢等人的光芒下甚至都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只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先鋒將軍,或者校尉使用。

所以從中調一個去綏州主持大局,並不會對占據產生多大的影響。

相反,綏州要是有一個能征善戰的統將助陣,那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那種影響已經不能用如虎添翼形容了,應該算是給群龍按了一個龍頭。

“神符王叔,他行嗎?”

這話是李建成說的。

不是李建成看不起李神符,而是李神符從大唐立國以來,所建立的那點功勛,放在這個帳篷裏面的任何一個人面前都不夠看。

不說跟李世民比了,就是跟長期在長安城坐鎮,偶爾領領兵的李建成比,也差一大截。

所以這個帳篷裏的所有人都有資格質疑李神符的能力。

再加上李神符是個面善的人,很少在下官面前擺自己的郡王架子,也很少嚴厲的去政治下官,所以在下官面前的威嚴不足。

去承擔重要的軍事任務,讓人不放心。

李神符這些年基本上都在鎮守謀地,基本上沒有領兵出征過,也沒有承擔過什麽重要的軍事任務。

所建立的軍功也都是敵人主動送上門,被他借著城池之利擊退了以後所建立的。

所以李建成對李神符去綏州的事情充滿了質疑,李元吉能理解。

李元吉點點頭道:“所以我準備調殷開山隨行……”

等到調李神符的文書送到李神符手裏的時候,殷開山那邊的事情估計也就全部結束了。

殷開山把大軍交給了蘇定方和羅士信以後,自己也就沒啥事了。

留在蘇定方和羅士信身邊,頂多也就幫蘇定方和羅士信構建一下跟都畿道降兵的橋梁,或者幫蘇定方和羅士信出點謀劃點策,並不能真正的領兵去作戰,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

蘇定方也好,羅士信也罷,都是個人能力相當突出,且極其有主見的人物。

殷開山給他們的建議,他們或許會聽,但絕對不會因為殷開山的建議去改變自己的根本目的,更不會因為殷開山的建議去否決自己的謀劃,所以殷開山留在他們身邊,只會虛度光陰,根本做不了什麽太大的事。

還不如調去綏州,讓他跟李神符搭個夥。

要是兩個人能相處得來,以後也可以安排在一處,為大唐鎮守一域,成為大唐的一樁。

這種身份和頭腦搭夥,或者頭腦和勇武搭夥的方式,是大唐軍中最常見的搭夥方式。

也是相處的最融洽的搭夥方式。

如果殷開山和李神符能湊到一起,也就能脫離秦王府的印記,徹底的走出屬於他自己的道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