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唐突之戰(十二)(第2/2頁)

雖然還沒有短兵相接,可踏實力部的葉護咥達既沒有排兵布陣,也沒有派前軍滋擾,甚至都沒有派遊騎試探大唐的虛實。

足可見,他是準備直接跟大唐兵馬一戰,不搞那些虛的。

“再探!”

李世民終究是老江湖了,面對敵人這種愚蠢的行為,他沒有失態,也沒有欣喜若狂,而是吩咐宇文寶派斥候繼續去查探,查探清楚。

宇文寶趕忙吩咐斥候去再探。

再探過後,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

李世民依舊不為所動,繼續讓宇文寶再探。

宇文寶幹脆親自下場,親自帶著人去突厥人襲來的方向查探。

在看到了烏泱泱的突厥騎兵組織成了一個勉強還能看的軍陣向大唐兵馬所在的方向猛沖以後,宇文寶趕忙策馬回到軍中回稟。

證實了前兩次斥候所說的皆是實情,沒有一句虛言。

李世民終於不再淡定了,難以置信的道:“他們是剛投頡利不久,還沒跟我大唐的兵馬正面的做過戰嗎?”

李建成幸災樂禍的笑道:“他們那是沒跟我大唐兵馬正面做過戰,他們是根本沒見過我大唐真正的精兵。”

李元吉瞥瞥李世民,又瞥瞥李建成道:“我倒是覺得,他們應該是在西域待久了,被西域的那些屬國給慣壞了。”

李世民和李建成皆是一愣,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麽回事。

踏實力部身為西突厥王室的一個分支,在西突厥稱霸的西域,無人敢惹,敢惹的人也經不起他們荼毒和摧殘,所以他們所到之處無人能敵。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這種一窩蜂似的作戰方式。

到了東突厥,第一次參加東突厥入侵大唐的戰事,遇到了大唐的重兵,自然會采用他們最熟悉的作戰方式。

只是,這種作戰方式在西域很有市場,也很有優勢。

可在大唐,完全沒有市場,也完全沒有優勢啊。

西域人的作戰方式還停留在一窩蜂的撲上去,一窩蜂的退下來,一窩蜂的去追擊的層面上。

雖然跟中原人接觸久了,加上一些中原人為了避禍遠走西域,讓他們學會了一些中原人的作戰方式。

可是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依然喜歡采用以人多欺負人少,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去突襲敵人的方式。

在遇上了強敵以後,也喜歡一窩蜂的撲上去跟強敵對沖。

或許在他們看來,他們胯下有馬,打得過的時候就打,打不過的時候也能跑。

可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看來,這完全就是找死啊。

先不說排頭的三排刀車他們如何突破,光是刀車後面的刀盾兵、長槍兵,以及布置在中陣的弓弩手,就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刀盾兵在他們沖破了刀車陣以後,會用刀鞘為杵,將盾牌架在地上,配合著長槍兵組成一排又一排的盾刺墻。

騎兵對上了,還沒觸及到盾牌,就會被長槍刺成刺猬。

即便是觸及到了盾牌,用戰馬做肉盾折斷了長槍兵的長槍,在長槍兵背後的弓弩手也會用強勁的弓弩招呼他們。

更別說弓弩手背後還有各種操持著大型軍械的將士嚴陣以待,以及一堆操持著絆馬索、斬馬刀等兵器的步卒隨時等著上陣。

像是影視劇中的那些騎兵直接正面沖破軍陣的場面,根本不會出現。

什麽躍馬飛過刀車、盾墻的場面,也不會出現。

三排刀車,七八排的盾墻。

加起來足足有十數丈之寬,什麽馬在平地上一躍能越過十數丈寬的地方?

更別提躍馬飛起的時候,馬背上的人和戰馬都會成為長槍兵背後的弓弩手的靶子。

一輪嬰兒手臂粗細的弩槍射出去,神仙都得當場折腰。

“還需要我親自下場嗎?”

李元吉盯著李世民問。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搖搖頭。

還需要什麽啊,突厥人這麽蠢的直接撞上來,根本就不需要李元吉在展示那過人的勇武,去遏制突厥人沖鋒的勢頭了。

“讓你的長刀軍集結起來,在左陣待命吧。”

長刀軍就是陌刀營的雛形,在斬馬這方面,比漢時流傳下來的斬馬刀隊還犀利。

一丈長的大刀,無論是往地上一杵,還是貼地橫掃,都能對騎兵造成巨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