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唐突之戰(二十一)(第2/3頁)

畢竟,商賈們如果用巨金懸賞突厥人的腦袋的話,有的是人將突厥人的腦袋送到他們面前。

說不定還會因此衍生出去突厥專門狩獵突厥人的賞金獵人。

馬征很清楚李元吉的這番話意味著什麽,當即感激涕零的拜謝道:“臣代馬嶺的一眾鄉勇,叩謝殿下厚愛。”

此次馬嶺的將士、衙役、鄉勇們,殺的突厥人還不少。

已經死了的人,已經沒辦法去顧及了,但是活著的人,平均一個人能分到兩三顆人頭。

兩三顆人頭,足以讓他們在進入到府兵編制以後,獲取一個不一樣的身份。

比如伍長什麽的。

往後再立幾次軍功,從伍長上升到隊正的時候,就可以開啟勛官十二轉的模式。

一轉授武騎尉,視從七品。

二轉授雲騎尉,視正七品。

以此類推。

最高十二轉,授上柱國,視正二品。

也就說一個人軍功最高可達十二轉,可受封為上柱國,達到正二品的品級。

當然了,這跟小兵其實沒什麽太大的關系,因為小兵唯有達到軍官的層次的時候,才能開啟勛官十二轉的模式。

轉是以上中下陣、上中下獲來計算的。

上陣上獲,就是以少擊多,並且戰而勝之,就像是李世民虎牢關一戰中的戰績一樣,就可以獲得五轉軍功。

如果小兵也能開啟勛官十二轉模式的話,那這些年跟著李世民廝混了一大圈的玄甲軍們,恐怕早就人人上護軍了。

而且勛官上升到一定的途徑,沒有充任一定的官職的話,也就上升不上去了。

比如像是李思行,勛上護軍,頭上沒有個大將軍的頭銜,就算再立下大功,也不可能封他為柱國。

小兵別說是柱國了,上升到驍騎尉時就算是頂天了。

沒文化,也不會兵法謀略,更不會指揮一定的兵馬作戰的話,那就不會再升了。

畢竟,上面的位置都是有數的,你大字都不識一個,朝廷哪敢把這麽重要的位置給你。

不過,即便如此,馬嶺的鄉勇們能帶著軍功入都督府,起步就比一般的將士們高了。

這對馬嶺的鄉勇們絕對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

不然,依照李淵立國的時候定下的百姓立功殺賊的獎勵方式,鄉勇們頂多也就是多十幾畝地。

而慶州的百姓們此次顧及會被突厥人禍禍的不輕,地方上多出來的地,還是會分給這些活下來的鄉勇們。

因為他們守土有功,並且是在沒有責任的情況下被征召的,所以地方衙門會給予一定的賞賜。

所以鄉勇們再要十幾畝地,其實也沒啥太大作用。

說不定還會浪費。

因為慶州的百姓們被突厥人禍禍了,他們找不到人幫他們種地,僅憑著他們自己,還照顧不了那麽多地。

“行了,道謝的話就不必多說了,這是你們應得的。速速回去安撫鄉裏,讓百姓們盡快遷往安定。

隨後我大唐可能會在慶州跟突厥人展開大戰,到時候難免要在馬嶺等各地屯軍。

為了避免波及到百姓,必須將百姓盡快轉移。”

李元吉擺擺手,示意馬征可以下去了。

馬征恭敬的一禮,退出了中軍大帳。

次日,一大早,馬征和馬嶺的縣令就開始一起遊說著百姓往安定轉移。

一些百姓在經歷了隋末亂世,以及突厥人入侵以後,對戰爭已經麻木了,說什麽也不肯走。

說什麽祖宗埋在這裏,根也在這裏,死也要死在這裏。

最終還是馬征和馬嶺縣令一起生拉硬拽的把人拽走了。

在此期間,並沒有鬧出什麽民變,由此可見,馬征和馬嶺縣令在馬嶺還是有一些威信的。

在侯君集接到命令,帶著人趕到馬嶺的時候,馬嶺城已經成為了一座空城。

李元吉自然而然的帶人進駐了馬嶺,同時命人將侯君集召來一見。

為了避免侯君集跟李世民見到了以後尷尬,所以特地讓宇文寶帶李世民去馬嶺大峽谷裏看飛瀑去了。

“臣侯君集,參見齊王殿下。”

侯君集到了馬嶺城縣衙以後,單膝跪地施禮。

從他甲胄上的血跡看,他這一路走來並不平靜。

李元吉緩緩的點了點頭,冷淡的問道:“在路上遇到伏擊了?”

侯君集果斷搖頭道:“沒有,只是臣猜測殿下隨後應該會在馬嶺,以及馬嶺以北跟突厥人作戰,為了避免越過馬嶺的突厥人對我們造成什麽阻礙,又或者突襲我們的輜重隊伍,所以臣在來的路上,順手將越過馬嶺的所有突厥人都給平了。”

平心而論,侯君集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心也細致。

他能通過一道調令,就判斷出朝廷隨後會在馬嶺,以及馬嶺以北跟突厥人作戰,並且能想到解決所有越過馬嶺的突厥人,幫大唐鏟除後患,確保馬嶺通往長安,以及馬嶺以南各處道路的暢通,就足以說明他的心很細致,也很有判斷力。